河南省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李娜
一直以为,科学是比较严密的,是比较精准的,是比较庄严的,是高大上。可是经过这次网络研修,将网络上的理论移植到地面,才知道,科学原是最简洁的、最实用的、最知情的、最接地气的植被,一经移植,生命力就蓬蓬勃勃的张扬开来。
这次网络研修我们选择的是观课。没想到一观,就观出了科学。
这次研修的任务要求我们先自己下载量表,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度,比如课堂文化,比如教师的教学行为,比如学生的学习行为等,用量表观察本校教师的课堂,或者观察自己的课堂,整理课堂实录,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再调整量表,让量表能更科学的反映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阶段,就是先下载量表,讨论量表的可行性。量表刚一下载下来,大家全都议论开了。啊,这就是量表了,好详细呀,这平时可没有这样观察过课堂啊。学生行为,全得看表计时间啊。这计时间有什么作用啊?我也陷入了沉思。
细细梳理了一下,发现了这几点: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行为,主要看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度,看学生是否被教师的授课内容所吸引,从这个角度其实也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宜;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如每个环节中参与的人数,参与质量,这个角度应该是为了看课堂上深入内容学习的数量,看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思考时间,是不是真正有效地让学生充分进入了阅读,是真阅读还是假阅读,是真思考还是假思考,全都一目了然。讨论环节中看学生,主要是看学生在交流中,其他学生对他学习行为有没有产生有效的影响,有没有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或改变着他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如果大家在交流过程中的行为是充分的,高质量的,许多一般性的问题就可以在这个环节解决掉,而省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更深入一层的问题。当然展示的时候就可以忽略掉更多不算问题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只展我会的,出现走课堂流程的现象。达标环节的观课,我想其实应该是从检察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适宜度,以及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如何,是几个人完成,是基本完成还是全部完成,直接决定着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而如果能当堂完成并且留一两分钟,让学生将检测及时反馈出来,并给予及时的指导,这应该是课堂有效或高效的最好佐证了。但是,我发现,这其中结合我们组设置的导学案来说,好像缺少了一个展示环节,这应该是移植时应该小小地动一下手术的地方了。
我们七年级语文分组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明确了量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那一个组,还将教师进行了各个环节的分工,使每个老师的分工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了。
看着量表,想着量表设计的目的,我心中仿佛有了一条通往有效甚至是高效课堂的路,而这条路不仅指引着我还引领着千千万万的教师走出迷途。
手执量表,拨开迷雾,我们备课组进行了围绕选点带着量表观课进课堂的研修。我相信观课后,概括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调整量表,量表将会更科学,更接地气,更适宜在我们英民移植,并且一定会在我们英民中学葱茏茂盛起来,荫蔽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更多的课堂问题在科学的数据中慢慢暴露而后消融消融,化成更亲近更高效的气和流动的液润泽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