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蔬菜,主要在河南等地作为夏季常见的家常菜食用。它属于唇形科植物,具有罗勒(罗勒也是一种草本植物,可做中药)的特性,味道类似于薄荷与柠檬的混合体,带有一定的辛香和清爽感。荆芥不仅在河南人的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使用。
荆芥,我只在河南和天津见过,在德州没有见到过。毫不夸张地说,它被称为河南人的“折耳根”,夏天掌管河南人餐桌的神。
去年夏天,我怀念河南的荆芥,吃又吃不到,买又买不到,怎么办呢?我突发奇想,为何不买来种子自己种呢?我不知道这个河南特色菜能否在山东这片大地上成活,毕竟我在山东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个菜。也问了身边的几个人都表示没有听过,没有见过。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淘宝买了一包种子。
种子买回来了,我特意找了一个平时爱种花养草的大姐帮我来种。毕竟我对我自己太了解了,除了人能勉强养活,别的啥都养不活。要说这个大姐那就是种植的一把好手,平时我家里有快要被我养死的花花草草,我就赶紧端到办公室让这个大姐帮我“拯救”一下。到了大姐手里,那花慢慢地就“起死回生”了。
大姐对待花花草草,完全就像对待孩子一般用心、耐心。浇花的水要先晾晒七天,而且还是用橘子皮泡制的,有时还会专门拿着桶到小河里去打水。用大姐的话来说,河里有草,有鱼,河里的水富含多种元素,用它来浇花可以补充营养。
下雨的时候,大姐会把那一盆盆花端到外面去淋雨,我不解地问:“下雨天为什么要把花搬出去?”大姐说:“不能让他们做温室里的花朵,要让他们淋淋雨,更好的适应环境。冬天天冷的时候让它们在屋吹空调,天气好的时候就把它们搬出去晒太阳。”我想,这应该是想让花花草草活得更接地气,让他们吸收天地之精华。
荆芥生命力非常顽强,完全没有“水土不服”,第一次种植就钻出嫩芽了。由于大姐没有见过,以为是长出来的杂草全给拔了。拔了之后大姐问我:“这个荆芥长出来是什么样的?”我非常不专业的给描述了一下,大姐才意识到,可能把长出来的荆芥苗给拔了。几天后又种了一盆,慢慢的又长出一些小嫩芽。我不太确定是不是荆芥,用手摸一摸长出的嫩芽再放到鼻子闻一闻,就确定是荆芥没错了,那种特殊的气味是别的菜和花草所没有的。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欢欣鼓舞地像将军打了胜仗一样。每天上班都要看看小嫩芽又长高了吗?
又等了一些日子,这些小嫩芽已经长得枝繁叶茂,俨然变成了一颗颗成型的蔬菜。从期待到收获,吃不吃的已经不重要了,每天看到这盆菜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突然就理解了,有远在海外的华侨游子们,为什么会带上一捧家乡的泥土。
荆芥这种蔬菜怎么吃呢?凉拌黄瓜的时候放上荆芥,炎炎夏日里,河南老乡眼中最爽口开胃的家常菜,拌好的黄瓜、变蛋里,撒入一把荆芥马上食欲满满。面食是河南人的最爱,甭管是啥面条,烩面、汤面、捞面、拌面,只需要一小把荆芥,无论多寡淡的面条也瞬间变得让人迷恋,它是称之无愧的最佳面条伴侣。荆芥还可以裹上面粉“蒸”着吃,配上辣椒酱、蒜泥,瞬间唤醒味蕾。荆芥的吃法太多了,在河南没有荆芥的夏天是没有灵魂的。
今年的夏天同样也种了一盆荆芥,它就在我们办公楼的门口晒太阳。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候都能看到,长势喜人,过不了几天就可以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