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茶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明确当代社会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传承现状,全面认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推广茶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实践队到访日照市云过山丘茶旅园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一线茶山茶园,调研当地茶业发展状况,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
到达云过山丘茶旅园,东观蔚蓝大海,西望秀丽青山,涛声相闻,松林环绕。映入眼帘的是茶旅园醒目的标语:云过山丘,听海长大的茶。接待我们的是茶旅园经理张作家,他热情的向我们介绍和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我老家在济宁,从小喜欢喝茶,加上对茶叶比较感兴趣,所以大学读的茶学专业。早年也曾来过日照,对这里有所了解,这是一座环境好、很宜居的城市。当然,最吸引我的,就是日照茶。”张作家告诉我们,一字一句中无不流露茶人情怀及对日照绿茶未来发展的希冀。上一代人做茶是为了谋生,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我们这一代人做茶,更多是把茶叶当作文化来做,讲究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之后,我们还参观了云过山丘的生态茶园,山丘之上,遍植绿茶,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的照耀下,满山的欣欣向荣。其间有数百米葡萄长廊和花果园区,景观经过精心营造。面朝大海,鸟鸣啁啾,茶果飘香。同时,云过山丘生态茶园的建设还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茶园管理模式,将山海天宝贵的渔业资源和独特的茶文化巧妙融合,打造出了一个海洋文化与茶文化交汇的“世外桃源”。茶旅园不仅采用了现代科学种植和生物防治的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还是文创生态田园综合体的一次有益尝试。云过山丘茶旅园通过建设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农收益,同时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观光旅游产业。着重实现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三茶”的统筹,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茶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琪儿 摄
走进茶园,实践团成员们还切身体验了天然茶叶制作的整套流程,包括采茶、晒青、摇青、晾青、炒青、揉捻、包揉、烘干。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在缕缕茶香中学习“一芽两叶”的采摘手法,在制茶中学习揉捏手法,感受到了茶农们“用心一者技必良”的匠心精神。“茶”对于茶农们来说,不仅是饮品,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信仰。采茶是一件辛苦的细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诗意美好。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茶山里,茶农们起早贪黑,天微亮就要背起茶篓爬过高山去采茶。他们腰挎茶篓,分布在青绿的茶山间。烈日当空时,头戴草帽;起雾时,身披蓑衣;下雨时,他们只能暂避山间陋舍。每天踩着朝露出发,伴着月光归来。一杯好茶来之不易,茶农辛苦种植,养育成长,滋润土地。用勤劳的双手,种出名优品茶。当我喝到自己做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时,深深感受到茶叶制成的来之不易。
图为茶农在茶园劳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烨 摄
这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忘的记忆,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人间至味是清欢”,每一片茶叶都弥足珍贵,热情好客的茶农将生命融入茶叶事业,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广大青年的力量。我们在云过山丘茶旅园的走访虽已告一段路,但我们的能做并不仅限于此,未来我们将会努力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为日照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更多新鲜的血液,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推动茶文化走的更远更好!用实际行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实走好,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用切实成果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图为“文化点灯人”社会实践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晨旭 摄
(通讯员 韩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