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33期初级第一讲
第一段,刘老师开学致辞。成为刘老师嫡系成员,团队的一系列资源可以共享。包括刘老师的课件、平台的读书会。小组讨论,复盘,抱团前行,小步精进。独行未必快。众行一定远。
课程设置。第一课很重要,开学要有仪式感。融入很重要,如果没有融入好,后续可能比较困难。学员分组,每组都不是一个地方,为了更好的敞开。分组的这个经验可以用在各方面,可以用在学生里边,咨询里边家庭里面,孩子身上。有了更多的敞开,我们的感受才能出来,我们学的东西才会成我们自身的东西。否则水过地皮干。这些东西没有在你内心深处走一遭。怎么会留下更多的痕迹呢?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五人分成一组,这一组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意愿和共同的话题。留存率金字塔,听课只能达到5%。如果参加讨论。这样就可以达到50%。要去练习实践知识,这样的留存率能达到75%。能讲出来就能达到90%以上。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学习不光听课,我们还要张嘴去说。第三期读书打卡开始啦!打够41天可以获得我的咨询展示奖励。知识就是用来传播的,传播了它才它的灵魂,它才有它他的意义。录音不允许随便发,这是边界问题。读书什么书都可以。
第二段。写分享,刘老师写分享已有2540多天。可以抄书,也可以和读书打卡合二为一,分享连续写够100天,奖励一届初级班课。中间不能断。并且在每天12点之前必须发当天的分享。这是硬性要求。通碟效应就是到最后了疯狂的去补上来。破窗效应。哪一天窗口着破一个洞,那么它就破的特别的快。就像学习如果有一天坚持不下来,中间破了断了。那就会破的更多,断的更多。刘老师,准备建一个非常纯粹的团队。每期的学员只收30人,费用不涨人数不增。不挣不该挣的钱。
第三段。小组成员之间链接越好越敞开。希望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希望。在学习当中要看直播。直播可以很好的交流讨论。也能有回应。相互的回应。咱们的很多学员是为了孩子来学习的,那么就要和孩子有链接。和孩子有链接就有许多相互的在乎。家长让孩子做的太少了。家长做得更多的是付出。太多的干涉、不尊重。批评、否定。和他人搞好关系。链接非常重要。链接如很多事情也就不一定是事情了。有关系也就没关系。没关系也就有关系。也希望听免费的网课,亲子24课。课程是九点半结束。但也有可能讨论到十点,11点甚至很晚。讲师班是培养讲师的,只收30人。每位老师要领一个任务。还要进行保密宣誓。写分享不允许写来访者的生命故事。只能写感受,要有职业准则,在心里边要去恪守道德。第一漯很重要,师德为上,我们要学师德。我们先要有道。后才要有术。分享要发到网初33QQ群。还有网初的33微信群。发到焦点小屋QQ群。
第四段。各位老师,严格把控到点(时间)结束。在课程上,你们每位老师都是重要的课程参与者,也是缔造者。我们共同创造这样一个课程,不是我来给你们讲。而是需要我们随时的回应,要有互动。课程不断在改进。首先我们还是要从什么是焦点来开始?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英文的缩写是sf BT。简称为焦点。有的老师已经学过。但是可能听的时候一次和一次不一样。那么我们都要去思考,跟你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有哪些改变?你已经有了哪些不一样?已经在接下来哪些地方还可以更好的去改变,去应用。同时我在讲的时候,我会让大家一块来体验各种场景,通过场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五聚焦是哪五个聚焦呢?如果新成员不知道的话。你看看其他老师发的,然后也试着发一下给你。发一下你会记得更清楚。五聚焦?聚焦正向,聚焦解决,聚焦现在与未来,聚焦成功经验,聚焦一小步。我把聚焦正霞放到第一位,放到最前边,因为作为一个焦点取向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或者说为一个学焦点的家长,我们需要具有一双欣赏的眼睛,我们需要很好的欣赏到对方,尤其在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接纳和欣赏是关键。而你要想接纳与欣赏。那你得能看到聚焦到正向面,那你得能看到它的优势资源,能很好的理解到他。如果我们看不到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就很难接纳他,也很难欣赏他。你既不能接纳他,也不欣赏他,你满眼看到都是她的不好。人家会搭理你?你的沟通肯定行不顺畅的。比如说你在医院里,面对患者。在单位里边面对同事,然后作为家长,面为面对孩子。作为咨询师,面对来访者,尤其面对来访者的家长,我们如果不顺的话,我们就要考虑我们足够的接纳他们。还有我们看她不顺眼。不能欣赏到他,我们绝对没有办法跟他好好的沟通。假如是这样的话。我们怎么样可以做到接纳与享受?当然我们后边有很多的训练,通过训练我们的健康度会更高。我所主张的是我们自然就好,不是我们学了之后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关注到这个正向上呀。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慢慢来,这才符合成长规律。焦点解决里边有个理念就是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关注本身就是容易强化。然后说强化可能就会越多,所以我们在主张关注正向面强化他的正向面。由于你关注到了。你才有可能更好的强化。你都关注不到,你说你咋强化呢?你关注不到你,当然也很难强化了。前提是要先关注到,那怎么样才能关注到。那我们要来进行一些小训练。比如:说一个孩子他目前厌学了,她上不了学了,他每次都说去,她经常跟你说他要去,晚上说的好好的,还准备了书包,还做了各种的准备。到了第二天就是叫不起来。有什么正向面吗?如果你能看到正向面,你能强化,你也能接纳他。你是不是看到他行不争气。感觉说话不算数。它的正下面是不是个月想要去上学的意愿。开始收拾书包,准备书包。我们要关注这些。不要去关注原因、关注为啥不去说一套做一套、说去不去?那如果我们关注这些的话,我们如果作为孩子,我们上学遇到了困难,我们在学校里边真的很困难,我们对学校是很恐惧的,我们还可能用了很多很多的努力才下定决心要去。我们还为此还做了很多的准备。虽然内心可能有点忐忑,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希望怎么样?我们如果我们的孩子,我们可能会希望家长怎么样?换个来体验我们可能会希望家长怎么样?是不是也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希望家长安慰,希望能提醒、接纳、包容、不批评、也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不容易。如果我们是作为孩子或者作为处于这样困境中的孩子。我们能够得到家长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怎么样?虽然我们还可能不一定去学校,不会那么简单的就去了。就会不太抵触、轻松可能会好受点,觉得父母还可以信任的,关系也会好很多。
但如果受不了,这就是我们好多人学心理学,我们更多的学心理学的目的。作为家长就说我们可能在干嘛?我们是为了改变孩子而来学的?我们可能要学几招好用的技术方法?老师给支个招看咋办?我们是带着这个目的来学的?这样我们就把更多的心放在学技术上。我们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放到如何学习稳定自己的心神,如何训练自己拥有接待与欣赏的眼光,能看到不一样的视角。这些我们没有去做。各位如果你没有这些的训练的话,你没有意识的去做这些,学这些。你即使学了很多的技术,听了很多的课,你碰到的事儿你还是用不上,因为你自身没有变。这样。你只是学了些花架子,你自身没有变,你这个人的本事没有变。所以我们才会学好多理论,道理都懂到那个时候情绪就会上来,就是原形毕露了。因为我们自身没有变。这也是为啥我希望大家都能更多的去讨论,去作为来访者去约练,去看自己。我们约练的时候不要老是聊我咋改变孩子?我的孩子这样了,我咋办?要看自己。那我怎么在这个点上我就那么紧张?我在紧张什么?我怎么就那么焦虑?我在焦虑啥呢?等你看清楚了,你就会好得多,你就会更清楚你的模式,你就能稳得住。我讲课的时候曾经讲过一句话,好多人可能还记得吧!家长的稳是孩子改变的定海神针。所以要把精力关注点放在这上面去。
那如何去修自己,如何去更多的接纳、欣赏。看到这些面相。然后遇到事的时候,我们就能稳得住,然后才能给孩子去说,妈妈看到,你也想去学校,你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妈妈看到你是很了不起的,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要不然你自己都说不出来的,那咋可能说这话了?看见之后火蹭就起来了,恨不得立马打一顿,对吧?
那如果你是作为咨询师,因为我们有一些老师是为了学习技能的,有的是为了孩子,也为了学习技能。所以我们为了学习技能老师,我们可能就需要很快的看到这些。就像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刚才跟你说,我不会努力了,我努力没有用,我努力了好久,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我的成绩都上不去,还没有人家那都没有咋学的成绩高呢?你从这句话里边能听出听到什么正向的。如果你是咨询师的话,如果你为了专业技能来学的话。他可能就抱怨他哪有什么?正向是他努力了好久,坚持在努力,他想有好成绩?其实他很在乎她的好成绩,所以才有伤心,她才会有失望。伤心失望的背后都是在乎,伤心失望背后都想更好。所有那些动情的地方。尤其抱怨的地方,他的背后往往都是你能要能看到的。看到之后你还要给予反馈。所以我们听到你一直在努力,并且你希望你的成绩能更好,但是没有达到你的期待,所以你有一些失望。如果你能看到这些的话,我们就给她回应,你作为咨询师的话,你这样就可以给她回应。但做为妈妈也可以这么回应。看到之后给他反馈。他就感觉你很理解他,同时你也抓到了他,正向面就重新解读了他的话,这个重新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不能重新解读,那么我们反馈的可能都是负向的东西,都是糟糕的东西。那你说你努力了。你还是努力不够。你要是努力够成绩肯定能上去。你跟他说这类话的话。孩子立马不搭理你了。因为你实在太可恶了。
第五段。刚才说了,动情绪的地方往都是在乎的地方,同样抱怨更是如此,抱怨的背后往往都是正向的期待。我们来举个例子。大家一块来参与进来,比如说当你的爱人给你抱怨。说你的孩子天天这毛病,那毛病,天天说改变,不改变也不行动,天天怎么怎么样?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听到你爱人这样抱怨的时候,你可能会什么感受?你本来可能你都在学习,你本来想让爱人学习,他不学你,学习心理学,她就不学。她感觉学那没啥用。然后你也渴望她参与,结果他天天给你抱怨,然后你可能是啥感受?让学不学,还抱怨你可能有啥感受?烦躁吧!火立马就冒上来了。烦死了,失望,不想听,生气!然后我本身就感觉她做的不够好,还让她抱怨孩子。好不容易改变一点,好不容易好一点。他就扯后腿,烦死了!这个时候就得和她吵。怎么会遇到这么个倒霉的队友,猪队友,失望,讨厌他。然后情绪一旦出来之后。你就会和她干架。而爱人也不会闲着,她反过来就把这些东西再怎么样的还到你身上。然后你们俩开始在那里吵得不亦乐乎。然后你的孩子可能烦的不得了。 也可能孩子在旁边看热闹。这样你看整个家庭系统就乱套了。这是我们可能很多家庭会有的模式,这就是内耗。
我们很多人都在内耗,因为你看不惯她,她也看不惯你,你让他更生气。然后更影响着孩子的状态,整个家庭都在天天战场,那咋办呢?我们要试着从焦点解决的正向的角度去看,当她抱怨的时候,我们要试着去理解,去感受。你说我干嘛要感受他,我就不想感受它,那咋弄啊?你不敢说她咋沟通啊?咋交流?这就要做到接纳,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改变的机会。那你的爱人,她抱怨的背后往往有什么正向的期待呢?期待孩子好,希望孩子好。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他这个心是好的。我们也看到这些点,他的期待高。那你说那他的期待高,他真为了孩子好,她整天都说的是丧气话,他整天就扯后腿,天天的打击、讽刺。他既然爱孩子,为孩子好,她整天说那话。这谁能理解呢?
比如说各位女同胞,如果望夫成龙。结果她烂泥扶不上墙,你让他干个生意,结果给他十万块本钱,然后陪还倒欠了几万。你让他找领导,他说我不会。你要他上进,他说这样挺好的。然后你是啥感觉?是失望无奈。很生气,不思进取。你会不会觉得他很好?那我估计够呛。你咋不接纳呢?你的好话跑哪去了?好多时候你爱人对孩子也有类似的感受。这是男同志的 思维模式。男人好多都很暴躁的。他就很生气,他有很多的情绪。所以就男人来自火星。如果两人都爆躁。那就干不在一块了。所以它的抱怨的背后是有他的道理的。
如果哪天你爱人跟你吵架了,吵完架之后或者正吵着摔门而走,有什么正向面吗?或者你的孩子跟你吵着吵着甩门进屋了,在里边锁上门有什么正向吗?他都快气疯了,及时止损没有打起来,他不想把事情扩大化,说明他在乎你们的关系。然后他就先离开,让情绪得以缓和,避免矛盾冲突升级。但是我们可能有好多女同胞不理解,我们看不到正向。女同胞通常得更生气。女同胞会认为它是离家出走。她想抛弃这个家,觉得他在逃避。而男同胞可能是我不跟你吵了。你看我都让步了。男同志会视是一种高风亮节的让步。所以理解不一样。女同志认为在逃避。认为他向你服输了。这是男女的思维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试着去理解,去看这些背后的正向,当我们能看到这些背后的正向之后,我们的感受跟刚才一样吗?有了这些看到就没那么生气了,就理解了。这些事儿本身没有变。而是我们的看法变了,我们的视角变了,我们的思维角度变了。关注本身就是在强化。你用认为他是啥,你就在不断的去说的时候,我就在不断地强化这一块,强化多了它就成真的了,所以想要什么就说什么,不要什么别说。因为越说越多,对孩子也是这样。我们家长的嘴是开过光的。孩子好不容易可能有点想上学,有点累。有点不是太舒服,有点磨蹭。如果你说你是不是不想上学了?反而激起它不想上学的心。然后在你的推动下就做实了,他不想上学的想法,所以不要去强化那些你不想要的。这些咱们要格外注意。
我们继续来感受。比如有个孩子到你那里做咨询,但是他不说话,你问他啥他都不说,或者最多给你嗯,不知道,那你问我妈吧!那碰到这种情况。那有什么正向呢?他有想改变的意愿。他能来是难得的。没有应该。他不说话是正常的。他能说话能来是难得的。人家能给你回应,这就很难得。人家不说话,可能有人家的道理,有人家的难处,人家可能压根就不想来。 再举个例子,感受一下。如果你的老婆或者老公。让你去看心理医生,去这找咨询师做咨询,然后你啥感觉呢?你又不想去,而他就死缠烂打,软硬兼施。这个时候就烦死了。那就去呗。你作为咨询师角色,你能理解到这样的来访者了?我们碰到这样的孩子。我们能要怎么样呢?我们就解读到之后,你还要表达你对她的这种理解,并且看到它的正向,这就是接纳与欣赏。你就能反馈给他,对他的理解。要说我能感受到爸爸妈妈让你来,你心里其实是不太乐意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你依然来了。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那我们就跟他探讨,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那样他就会感受到你理解他,然后我们也可以加上,当然咨询不是要求一定要怎么样?所以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来选择说哪些,或者说与不说都没有关系的,这个由你来决定,你看可以吗?当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她,我估计她的感受就会发生变化。因为我们理解她。我们才会平和我们的情绪,把这些这选择权交给她,她的来决定,她的感受就会不一样,如果再加上保密原则,再加上咨询对咨询的一些定义给她讲一些,可能他的感受就会有很多的变化就出来了,所以焦点解决咨询用到青少年往往非常好用。但是用到成年人歧视也好用,因为我们能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纳一个人。还欣赏他,哪怕是非常糟糕的状态,我们也是视之英雄。在我们眼睛里边不是一个糟糕的失败者。在这么难的情况下,他能坚持挺过来,还能有改变,太了不起了。作为焦点解决这个取向的学派的助人者,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来访者坐到我面前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感受到太了不起了?怎么做到的?虽然我不一定会很多的赞美。当然很多初学焦的人会有语言的赞美会很多。在听林祺堂老师叙事课,当一个来访者督导,说到他被正向强暴。所以我们通过学习,我们内心里边可以有很多的真相,但是不一定都要说出来。你要说出来人家可能受不了,心里有爱,眼里有光,嘴里有温度,但是不一定都要去赞美他,这个一定要注意。心里有爱。训练我们的内功,让我们的很多的理念更多的内化,然后我们眼睛里有光。看到他的时候,眼睛是有神的,那个眼神是欣赏他的。那个野生是杰娜,他的不管他说的是什么?你都能很稳稳的理解和接纳他,欣赏他,他都能感觉到。眼神她都能感觉到的,这就是内功。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也一样,你真的心里有爱,能看到他很多的优势资源,努力、坚持、不易等等,然后你的眼睛看到你孩子的时候,你就会有光,你的孩子就会很理解到你的理解,然后你嘴里边说的话也就有了温度,也就温暖了。如果你内心没有爱,都是挑剔,都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学再多的技术你都用不上,因为你自身没有变,你变得只是技巧。你自身没有变就没用。浸泡式学习。事情通过浸泡,我们自身泡透了我们的理念,就耐化于心了。我们的技术才能外化于心。你不要以为你听一遍课就可以了。一个课要听七八遍,你都很难泡透。为什么每周一课,课后带教老师要带着你进行复盘。就像牛羊吃草一样,不吃多,但是通过反刍才能慢慢消化的比较好。否则我们听了也就吖了,囫囵吞枣不消化在我们身上留下的东西。所以要浸泡,持续的浸泡非常重要。
如果哪天来访者的妈妈跟你说,找你做咨询,做了几次没有用,那这个背后有什么正向吗?那如果你能解读他正向的行为和语言,那么你接下来你就能好好的接纳他,你就能稳得住,否则就谈崩了。正向就是他想要快速的改变成长,希望孩子能好得更快,说明他对孩子有责任心,没有放弃孩子。她对孩子仍抱有希望,同时他能愿意跟你聊,他能主动说,给你讲。并且坚持了多次,说明他信任你。并且他依然选择信任你。不要感觉是在找茬。当你看到这些,你对他的感受也就不一样。这就是聚焦正向。关注正向需要与决定规则并行,关注正向要注意做好过滤器。
第二个聚焦就是聚焦解决,什么是叫聚焦解决呢?就是聚焦到你想要的事情上怎么样去解决,去改变现状?你不要老盯着那些你不想要的或者总是纠结为啥你不能说,不能谈的原因。当然也可以谈,只不过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上去。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初心是啥?一会儿你们也要去聊一聊你们的初心?焦点解决是一个以终为始的学派。以目标为导向。也就是我们要更清楚我们想要啥,因为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时候会有不断的抱怨、指责,翻旧账、懊悔、自责。我们就忘了我们的初心是啥,我们想要的是啥,我们干嘛来了?那我们再跟孩子聊的时候,我们干嘛?我们跟她聊我们有啥期待?我们有啥希望?
还是我们来吵架来了。就是为了让孩子更没有信心?不是吧?所以我们的初心是啥?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聚焦这一块,你们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你并不是真的想要的地方。在生活当中也是每天忙这,忙那,那也是没办法的。但是在忙的同时也要清楚你的初心还在吗?那你更重要的还在吗?人生其实要想幸福做好两件事,地级市从早八点到晚六点,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第二点,从晚六点到早八点,和你喜欢的人一起生活,但是很难实现。在咨询的时候碰到很多优秀的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后来孩子出状况了,然后又懊悔自责。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我们就可以好好的把握。把握我们的初心。然后我们就可能更好的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去。刘老师,只赚讲课费、咨询咨费其他的一概不做,这是初心。还要不断的坚持在咨询第一线。仍然每周要保持好几天的咨询,因为作为专业的人,这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