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都到齐了,咱这期京话连篇,开书!
头两天啊,刚看了一本颇受争议的小说,叫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说它有争议呢?因为直到现在,你上网上一搜,对它的评价就是两极分化,有一波人,把这书视为人生处事哲学经典,甚至做买卖的都有把它当做一本经商秘籍。但还有另一波人,说这小说顶的大天儿去,充其量也就是个高中水平的作文。根本就是一文不值。最神的是,就这么一本评价两极分化严重的小说,楞在2008年,还给翻拍成了电视剧,按现在话说,还是由当时的顶流一线当红艺人王志文王老师主要,在黄金时间段播出。后来没过多久就给禁播了。然后这一禁就是10年,后来删删减减,最终在十年后,2018年,得已复播。这部电视剧,到现在,豆瓣评分9.2!电视剧我没看过,但我就想,这删减版改了10年播出来都是9.2分,那原著小说原汁原味的拍出来得多带劲啊!但为什么有人会觉着一文不值呢?于是我怀揣着一颗猎奇的心,直接把原著小说给读完了。
这本书大概说的是啊,这位男主人公叫丁元英,就是电视剧里王志文演的那位男一号。那不仅怀揣着大智慧,同时还是揣着巨额资产的大富豪,即便两手空空时,也能通过自己对人性的独特见解,在商场如战场的你死我活的环境下取得完胜。赚钱的能力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在小说里犹如天神下凡一样碾压人世间的一众凡夫俗子。搁现在叫主角光环。
小说里一般这么豪华顶配的男主人公,自然是需要一个出人意料的反差设定。没错,当他自己的资产由于商业条款被冻结时,不辩不争,而是委托自己的助理女秘书肖亚文,帮自己选择了一个叫做古城的这么一个偏僻小县城里住一段时间,准备修身养性。那所有精彩的故事从这里就开始了。
在这里,他结识了肖亚文的同学,也就是后来他的女朋友,叫芮小丹,就是女一号。那自然这位女一号也不能太平常了,这位是集美丽,智慧于一身且拥有德国绿卡,根本不缺钱,妈妈在德国开饭馆,爸爸是演艺圈资深导演的中产家庭的掌上明珠,但是,她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在小县城里当刑警。
芮小丹跟男主丁元英干柴烈火般的相爱了。这位芮小丹希望丁元英能给她们这段爱情留下段永恒美好的回忆,所以有一天,指着古城边上一个有名的贫困村王庙村说,希望能在这里留下奇迹。于是我们的男主丁元英就准备带领贫困村的老少爷们干一番事业,帮这个村摘掉贫困的帽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有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更有随着丁元英引领贫困村民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出现的种种人性上的考验。这之中,贯穿着男主丁元英的处事哲学:就是分为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这两种文化属性关乎着每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命运。
那我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呢,是拆分来看的,如果从文学上来说,它更想一部武侠小说,整本书并不深奥,一点也不晦涩,通篇读下来很是畅快淋漓。
但是它又不像武侠小说那样,虽然读的时候很过瘾,但是读完就完了。它还确实有它值得再进一步思考的地方,就是男主一直秉承的文化属性处事哲学。那咱们今儿这期京话连篇,就可以聊聊这个。
小说里这个文化属性它大体分为两类,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所谓弱势文化,造就弱势。
就是一切的思想观念都是靠,等。比如原文中举例说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我个人理解啊,这句话本身其实也没错,那小时候5,6岁,可不是在家得靠大人养活么。在外靠朋友,其实指的是如果能有朋友帮忙,那办事肯定是事半功倍,不还有一句话嘛,多个朋友多条路么。
我想,作者其实主要是想提炼这句话中的靠字。如果到什么时候,都心里想着靠谁,等谁,那就麻烦了。你说一大老爷们,都40多了,还一个大子儿挣不来,天天不学无术,在家靠父母,那这个就不对了吧。在外边,什么事都得等着熟人介绍,靠着组织帮忙,自己一点脑子不动,就等着天上掉大馅饼。这就更不对了。
我这么一说,那位说了,这道理都懂啊,谁不知道。哎,其实这道理啊,在极端例子下容易理解,但是往往我们的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极端啊,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习惯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了我们最终的走向。只有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发现它并改正它。
比如小说里,丁元英去给贫困村王庙村的村民开会,准备引导大家开始干点事来脱贫。村里因为提前了解到丁元英是位高人,所以如同迎来了救世主一般,话里话外透着感谢之情的同时,基本全部表达的是,这回我们可行了,以后我们都听您的,我们一定好好干,您指哪打哪,往后我们王庙村就靠您啦。
列位,看出问题来了吗?换位想想,是不是这个场景,这个思路有点似曾相识?
当时我看到这个场景,给我的震撼就是像极了曾经我刚步入社会工作的时候,当找到一份新工作时,跟公司老板无不表达着与王庙村村民相同的观点。以后我就是咱公司的人了,领导指哪打哪,让干啥干啥,绝对听话。心里也确实有个想法,可算有个看着能前程似锦的班了,以后的日子靠这个班,可算有找落了,这就算有铁饭碗了,踏实了。最后,其实谁也靠不住谁。
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让员工可以死心塌地的跟他这干,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不惜通过贬低员工能力,给员工灌输“你这样的,也就我这收留你,别地儿早把你开了。”慢慢的,员工就真的觉着自己确实不行,对这公司产生了依赖性。就算自己做的再好,挨骂了也会觉着无可奈何,心说我不靠这靠哪啊,好歹这还给开份工资。头一阵把这种现象还起了个名,叫PUA。
甚至我们在很多社会新闻或者影视剧里也见到过这种夫妻家庭啊,比如说这男的经常家暴,然后女的呢,其实也很痛苦,但是总是选择隐忍。等着有一天男方能有所改变。最后一直就这么等啊等,一直深陷在痛苦之中。
这些,其实就是作者笔下的弱势文化属性的主要其中一项,万事都想着能靠谁,能等谁来解决问题。但唯独不想想如何主动改变自己。
当然了,咱们也不能说我要摆脱弱势文化属性,脱离弱势群体,比如公司给我气受我就辞职,我不干了,我努力换到一个不给我气的公司,领导和同事天天顺我心意,还不少挣的单位上班去。
这不可能啊,首先说您现在这就业大环境也不好,能有份工作收入确实不易,突然没了咱下月生活费房租哪找去。另外,咱就算在家,亲爸亲妈亲老公亲媳妇这关系都够亲了吧,也不能说见天顺心,总也得有个磕磕绊绊吵个嘴不是吗。更何况素不相识还带有一定利益关系的同事领导了。
我相信这部小说里所指出的摆脱弱势文化一定不是让大伙儿盲目的辞职自己创业去,碰见任何不顺心那就直接放弃,离开,退出,对吧,那不是解决问题,那是在逃避问题。这本书那就成心灵毒鸡汤了,成了成功学了。
所以,咱们回过头看看作者笔下对应的强势文化属性。
首先,我个人理解啊,这个强势文化属性应该是用客观做为参考,摆脱我们日常中习惯性的用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惯性,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更要当面对人性考验的时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应保持理性与敬畏之心。强势文化造就的强势群体最终是可以不卑不亢,从容的解决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千万别理解成为是逃避问题啊。
那为什么说万事要先强调一个用客观做参考呢?这个人呐,往往会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对事物逐渐习惯形成过于主观的评判,而忽略了人性的客观性和复杂性。
比如书里说到,当丁元英引领王庙村创办的格律诗音响这么一个草台班子品牌,准备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冲击国内一线大牌乐圣时,这个乐圣大老板林雨峰虽然也是商战中身经百战的老江湖,但恰恰是这个我是过来人的主观定位,对初出茅庐的这个格律诗草台班子品牌的打法不屑一顾,掉以轻心,然后就这么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被逐步被击溃。
最后,这位林老板才恍然大悟,之所以身为国内行业第一的乐圣老大竟然打不过一个新兴草台班子格律诗,是因为人家背后的逻辑根本不是商业对商业,而是在扶贫。那王庙村村民家家成为个体户,村民家里院里就是生产线,老人孩子齐上阵。什么工厂租金员工保险用工招聘这些问题通通没有,做得了成品格律诗直接收走,村民因为是个体户所以质量自然不敢马虎,而且成本自己也就把控了。同时丁元英告诉王庙村村民,如果做得好,格律诗做出名堂,你们就可能接其他厂家的订单。那样你们订单多收入就更多了。那村民自然更加努力用心的干了。
反观乐圣,虽是行业龙头,但是你规模大成本也高,工厂租金水电费,员工工资保险,还有劳动法规定的用工时长等等一切,成本自然水涨船高。就算你费用再低,也敌不过人家没有。最后,与其说败给了丁元英的战略,不如说输给了自己过于自信和主观的人性上。
其实我们生活中不乏也有这种案例。对一些事的评判,仅根据表象和自己仅有的经验,就做出主观的判断。
比如我碰到的一些创业老板,看别人在这条街开饭馆爆火又赚钱,自己高价也盘过来一个门脸照抄,结果赔一底儿掉。有的年轻人看单位跟自己级别一样的同事这么干工作,一点问题没有有时候还能被领导表扬,自己也这么干,发现各种踩雷背锅,而且还挨骂扣钱。那被表扬这件事根本就沾不上边儿。最后心里各种委屈不服。
是不是有点像小说里这位大老板林雨峰?总是以自己看到的,主观意愿理解的表象做判断,也不心存对人性的敬畏之心,最终带来的结果只会让自己深陷其中。
其次,作者还通过描写一位特别想借着丁元英的资源,迅速致富的这么一个角色,叫刘冰。按原著中的原话是,他说也想活成像丁元英他们那样的人样来。到最后由于自己确实没啥真本事,又急功近利,目光之短浅,没活出人样,反倒成了鬼。
其实最开始丁元英准备开始帮助王庙村脱贫之前,身边人认为王庙村村民总算有盼头了,他们会非常感谢男主时,我们这位男主早有预见性的表达了这么个意思:如果井底之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那对于这只青蛙不算什么。而当它有机会爬上来,扒着洞口看了一眼外边,感慨原来天还能这么广阔精彩的时候,没扒住,啪,又掉回去了的话,才是真正麻烦的时候,因为如果这只青蛙没有足够的认知而又急功近利,轻则心里不平衡,痛苦不堪,重则认为身边所有人都对不起他,仇视社会,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就像小说里的这位刘冰。
这个角色的原型我相信在我们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而且,我觉着还有点像最开始咱们聊的那个什么事都要靠谁,等谁的人的进阶版。就是真的让他等来了一位贵人愿意帮助他,带他跃层瞅了一下上边的繁华世界,但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又把握不住机会,又回到原点时,想到的不是赶紧反省自己有什么不足,抓紧学习。而是怨天尤人,然后开始走旁门左道,最终很有可能误入歧途。当然,这种人就更指不上说让他感谢你曾经还带过他一段了。
所以看到这,有的时候,真的觉着如果过早的获得与自己能力不相符财富的时候,真的把持不住,而且失去了之后比从没得到更痛苦。
但咱这里不是说让各位躺平什么都别干了啊,不是这意思。就是说咱们要努力先把自己完善提高起来,不要被花花世界所迷惑住,当你在不断学习探索过程中,自然机会也会随之创造出来。不要心急也不要眼红,更不要等谁靠谁给你送上门来。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没有谁可以保证给你稳定安逸的生活,让你一辈子吃喝不愁。只有咱们自己不断努力。
另外,这本小说还穿插着一些别的一些人生哲理,比如面对权贵时,不攀缘,而应随缘惜缘。
我觉着这个说的特别好。因为我身边就有实例,有的朋友为了巴结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老板,甘愿为其忙前跑后,按现在话说就是当舔狗,希望有一天能借助这些人的资源自己飞黄腾达,然后过上权贵生活。但是往往这种人因为没什么真实才学,只能做些跑腿儿之事,而得到的回报也是微乎其微。
其实还是那句话,要先努力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当别人看到你身上的价值所在,自然这段缘就会开花结果。双方皆大欢喜。
以上呢,就是这部小说想表达的文化属性。我觉着有点意思,比如所谓强势群体,并不是谁钱挣得多,谁是大老板谁就是强势群体了。就像小说里描写的这位林雨峰大老板,虽然已经坐上了国内音响品牌第一把交椅,但也是暂时的昙花一现。骨子里的弱势文化属性依然让他摆脱不掉最终走向失败的结局。
对应的,小说里女主芮小丹的同学,也是小说最开始丁元英的助理女秘书肖亚文,其实就是普通家庭的普通白领。没什么钱更没什么家庭背景,就是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一老百姓。但是由于长期跟丁元英共事,又好学。最终抓住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胆识,最终逐渐走向人生巅峰。所以说,没钱没背景的也不能就定义为弱势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积累,最终也可以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怎么样,列位,现在咱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有些烦恼或者迷茫,是不是因为咱们存在着一些弱势文化思想所带来的结果呢。
让咱们从现在开始,持续学习吧。关注京话连篇,我们下期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