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大师第一天还兴高采烈的去学习,第二天一早发现体温升高,浑身没劲,伴有咳嗽、头痛、恶心等症状。经过一番纠结,果断请假,在家休息。养孩子的历程加上家里有个学医的老公,自己都能配药。然而吃上以后并没有好转,晚上体温再次升高,晚上头疼、咳嗽,几乎一宿没睡。问了做药师的姑姐,原来的药基本没有调整,又加了个退烧的中成药吃了一天,今天体温基本正常,状态也好了很多。
生病本身就是身体对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
既然没事,大脑也不想闲着。感冒虽说是正常现象,但是自己有没有爱惜身体?想想过去半年,重返职场。项目的难做程度大,关键行业的下滑、暴雷,同事们之间的关系不好相处,客户到节点不回款等等。这些让做了两年全职妈妈的我一度感到焦虑。精力有限,不学习,不听课,不写每日一醒,更重要的是不锻炼。长了5、6斤脂肪不说,身体素质也变差了。既然这次生病这么难受,那就得深度剖析下自己的底层逻辑到底是咋样的:想想以前,一到期末考试就把古筝课擅自给孩子停掉,孩子的错题每次都整理了,但是我打心里都没想让她在适当的时间把错题巩固下;一忙了家里的卫生不打扫全堆到周末;所以,工作忙了,自然允许自己不学习不锻炼。这种安逸的逻辑,看似是给了自己更大的空间知道心疼自己,实则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在我看来,学习就应该边听课边记笔记,运动就得有专门的时间,运动到身心舒服。可边开车也可以听课啊,上班也可以不开车改步行啊。这就是院长讲的:凡是都得有合理的期待,不然目标太大就把自己吓死了。
对病也要有合理的期待
头一天还发烧近39度,第二天降到38度时还没啥感觉,今天早晨起来体温正常了,到中午又超过37度,心情都受影响了。心想:这好都好了咋又发烧,烦人。睡了午觉起来发现自己太贪心了,前两天那么难受时没有任何期待,反而今天快好了,开始矫情。其实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也是这样的:考前5时我想着努努力能考第一,考第一了我都会想:这个字该扣分吗?虽然是第一也得批评,反而考了一次20多名。我才踏踏实实的,非常冷静的去想:我该怎么样帮助她提升学习能力。为啥考了20多名反而冷静了,为啥体温由39度降到38度时没有任何期待?那是因为我的完美主义。知道完美主义的危害却短时间内改不了,只能遇到我认为的大事了才能激发我的理智,而这种理智才能战胜固有思维。
其实孩子就像阳台上的花草,干了浇水就行了。
闲着没事照顾下阳台的花草,发现只要有阳光、空气,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水分都能正常生长。当然,浇水是件容易的事,就别去探究它的底线了,适当的浇水是我们该做的。养育孩子,理论上不难啊,给她需要的“水分”即可,我们为啥都觉得这么难?可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们与生俱来的“阳光和空气”。孩子已经身心健康了,为啥还一定要拿来横向比较?我们长时间的拿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像极了再给满足“空气“这一条件的植物不断地加氧气而忽略了他的水分够不够。也就是院长讲的:五架马车的理论。我们始终要站在孩子一生的高度来教育孩子。以孩子内心的感受作为推动她的出发点,给到孩子可行性的、建设性的指导和方法——就是植物需要的水分。
人到中年只有爱人能够彼此搀扶
当我躺在床上咳的撕心裂肺、头疼欲裂时,我也担心我是不是中招了(大家放心,核酸过了)。孩子主动吸地拖地、给我买饭、端水,我是介意的,我明白她还小,她有无数中未来,不能坑了她;孩子小时候生病久了,自己抗不住就请妈妈过来帮忙,那时候妈妈还年轻,她来了我心里踏实。可现在这情况,一是他们年纪大了,二是他们想来我也会拒绝,那么我说了他们只会担心,其他的什么都给不了我;老公在外地出差,一天好几个电话问情况,终于周日中午到家,上来就抱着我碰了碰头。“还烧,再量个体温。”然后又去给我买药。工作空闲,打扫卫生,收衣服,做饭……我说:“晚上我自己睡,别传染你。”“我不怕……”我坚持自己睡,说怕他打扰,才睡在了书房,半夜感觉有人摸我头,摸完走了,迷迷糊糊知道是他,看看表——2:40。这货是定着闹铃起来的看我的。“另一半”这个身份的解释就是生命的二分之一,既然是自己的另一半,那就彼此没有亏欠、不必权衡、无需感谢、不用解释……
心中有爱,生病也幸福;持续学习,坏事变好事。最后感谢各位老师的关心和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