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到处流放,但生性桀骜不驯的大诗人,一生也是浪漫,这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绝句。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今天是中秋节,还有很多人不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借苏大诗人的名句给大家以寄托相思之情,此心安处到处是家乡。
年少时不知道思念是什么,就想离开家乡去远方,远方有很多未知的事物在吸引我们去流浪。
曾经的一个好友他一生也没有离开家乡多远,就在家乡的城市工作,问他有没有什么遗憾,他说没有,这一辈子能陪伴父母和家人。
上次回家母亲已经70岁的人了,就问“中秋节回不回家?”其实当时离中秋也就不到一周的时间,我也不敢保证能不能回家。
这些年工作在外地,很多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到节日就很恐慌,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人,因为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家。
前几年在火车遇到一个儿子带着母亲去嘉兴工作,到现在还记得和他聊天的内容。
他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父亲去世后就剩母亲一个人在家,他很担心母亲,没有办法就带母亲一起到工作的地方。
那个时候父亲还在,父母亲两个人还有个相互照应,现在就剩下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原本计划想带母亲一起生活,但母亲不舍得家里但房子。
母亲放不下的其实怕我们几个兄弟之间出现矛盾,一个家就分崩离析了,我们也不是已经生活的很好,还在为了生活四处奔跑。
曾有人算过,一年回家4-5次,每次呆2天,一年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就不到10天,10年下来也就100天,20年也就200天。
母亲怀胎十月就300天,从不会走路到走路3年也有1000多天,这是父母给你儿女的陪伴,儿女到老了却只有不到200天的陪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年少的时候,父母总希望我们有更大的出息,等到子女离开家才发现原来需要的时候子女却不在身边。
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他一辈子可能没有去过太多地方,但在陪伴父母方面却没有什么遗憾,生老病死都陪在身边。
今天的社会也没有办法,总是有很多人要离开家乡,到处闯荡,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更好的生活。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只要内心感到安宁和满足,那个地方就可以被视为我们的“故乡”。这种感觉并不局限于地理上的家乡,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归宿。
无论家有多远,父母在家就在,有时间多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只剩遗憾的那一天,前几天回家就发现自己原来也不是很细心。
家里很多年就没有种地,大米是要靠到镇上的店里购买带回家,这些年我就没有买过米和油回家,都是母亲一点点用小拖车拉回家去的。
这次也是聊天才知道母亲其实有很多事情一个人在扛,也没有告诉我们,这种事情也许就是我们半个小时解决的小事情,母亲要用几个小时才能搞好。
记得下次回家关心一下父母,不要只会给钱,要从最细的“油盐柴米”看一看,及时给父母买好,不要让他们太劳累。
今天的你我也会在外面工作,也会有第二故乡,留下就安心工作,但也许要记得故乡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