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一直记得《侧耳倾听》中月岛翻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总会发现书中借书卡上写有圣司的名字,以及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借书卡让我印象很深刻,可我身边的图书馆没有这种服务,总会觉得有点遗憾。电影中的这种记录方式很吸引我,可以知道自己现在所借的书,它之前经几个人看过,又是哪些人借过这本书。
七月末得知了读书漂流的活动,详细看了一下介绍, 就被一系列的介绍吸引了。一个月四本书,看完一本书邮去,获得第二本书,月末前将第四本书邮回去,即可拿回全部的押金。
报名之前也想过自己能不能看完四本书,因为我之前一个月看两本书就挺不错了,但最后还是报名了,因为这个活动已经是第三期了,既然有那么多人参加过之前的两期,又报了第三期,说明一个月看四本书也许并没有那么难。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比较好奇他们精心挑选的书单是什么。你并不知道他们邮给你的是什么书,书拿到手时会有一种很惊喜的感觉。第三是因为看到介绍说,会看到其他人看书时做的便签,也会看到其他人为下一位读者写的话。
8月1日的那天,我就收到他们的提醒短信,说我的第一本书已经在路上了,第一本书2号就收到了。迫不及待的撕开了包装,看到第一本书是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意义》,刚开始以为是旅游攻略的书,打开后发现自己又凭空想象了,深入阅读后发现惊喜不断,说实话这本书如果不是这个活动,自己平时一定不会去看。看完一本书还需要写书评进行打卡,虽然没有字数限制,但自己也不会让自己随便写两三句话就交差。第一本书从得知发货,看书,邮回去,一共用了十天时间,不要笑,事实就是这样,一本书就用了十天,心里在想要不要放弃得了,照这速度,一个月完成三本就不错了,四本难度还是太大了。但是就这么放弃,我又不甘心,于是又调整心态,再次让自己充满了动力,二十天就二十天,决定拿下剩下的三本。
除了对书籍有所期待以外,这个活动吸引人的地方还有一个是,它第一次邮寄的时候,会随书附带一个信封,信封里面包括:便签纸、专属图书卡、阅读纸,新世相想得很周到呢。看到精美的阅读纸,真的会忍不住往上面写一些文字。它建议读书时在便签纸上写感想,为之后的读者也考虑了一些问题,很贴心的服务。
当你看完一本书的时候,需要写书评,不仅会看到自己的书评,也会看到其他人的书评,最有意思的就是它还会点亮你所在城市的图标,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本书的漂流路径,辗转了多少座城市,点亮了几座城市的图标。
我八月份的四本书,都是我平时接触不到的书,纪实性文学,我之前不会去看;关于斯里兰卡的小说,我也不会去接触;评论性的采访更是不会去翻看。但是在八月这一个月的时间,我看完了四本书,接触到另一个我所不了解的世界。确实是印证了活动介绍中提到的:推荐的书是一些被你平时忽略的书,但却是值得阅读的书。
其实还有一件事是,以前看书慢是因为很多都是买来的书,并没有压迫感,即使不看它,它也仍然在我的家中,所以就不着急。但读书漂流这个活动,你不看完手里的这本,就无法知道下一本是什么;不邮回去这本,就无法收到下一本书;不完成四次的任务,就无法获得押金,无法完成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所以就会有一种力量在推着你前进,推着你去阅读这四本书。
别人说的再多,不是我亲自尝试过,我也会觉得遗憾。八月份参加读书漂流,是一次很棒的体验,我体会到自己计算好明天需要把手里的这本书邮走,但是前一天晚上却没有看完,第二天五点就起来看书,早上就完成了任务,写好书评后,就联系快递将书邮走。我也体会过邮来的书太厚,自己一下子就不想阅读的时候,但是还是踏出第一步,翻开书开始阅读,结果看的没完没了,被书里的事件所吸引,看书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是参加这种活动,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快递的时间,之前没考虑那么多,但是真正参与的时候,就会发现看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一本书在路上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所以参加活动也需要多考虑一下时间安排。活动时,书邮来用的是圆通,这个对于我来说就存在一个问题,圆通小哥总是中午时间才能到我家附近,即使早上就到了,我也是吃午饭的时候,才能拿到这本书。邮回去的运费需要自己付,为了让自己看书时间多一些,我选了顺丰的次日到达,邮东西也是有技巧的,我后两次就使自己看书的时间变长,知道顺丰每天下午四点前发当天的件,所以我就中午的时候邮寄,这样上午还可以再看看。看到这里有些人就会说:有那钱你直接买书看不就好了?直接买书看也不是不好,但我就没有办法直接体验这种活动了,没参加过就会一直记着这件事,反而让自己烦心。知识本来就是需要付费的,虽然一个月看四本书的读书漂流活动本身没有让你花钱,但其实你投入的精力也是你的花费,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当8月30号中午,我把第四本书邮走的时候,立刻就感到很轻松,很满足,31号晚上收到短信说我八月份完成任务,押金会尽快返还。那一刻我知道八月的读书漂流活动,我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这种新形式读书,你想尝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