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李老师专栏问答02文章中,有位李凯的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一篇文章读完了,几乎忘记了,前面说的什么几乎没有记忆。怎么解决?”
我归纳简化了老师的回答:1. 你不孤独 、2. 已有的知识不能与新的知识产生联系、3 . 解决办法--多读多写。
这里写一下我对 2的反思,这是承前启后的(1是客观事实、3 是我们正在做的,略过不谈了)。
这几天我在看赵周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刚好有些心得。
大多数人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书之后呢,没什么看不懂的。然后呢?
大部份就没有然后了...... 估计和李凯同学提的问题一样,很快就忘记了。
我想大家都知道有然后和没然后区别还是很大的。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是因为没有搞明白《这样读书就够了》提到一个概念---- 你的 学习的主体 是什么?
那学习的主体应该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文章或者图书。
如果你是以文章或者图书为学习主体,追求全部看懂,还要记住,其实是一种学院教育的思路,适合知识学习,应付考试。学习起来难免会干巴巴的,缺少趣味,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有时候即使感兴趣,也很可能因为学习内容多,见效慢而缺少耐心,三分钟热血草草收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觉得李老师的只字不差的阅读方式不对,但是我想它也是有适用范围的。那就是只对精选的,适用我们的内容要精读。而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精读。李老师每周只让我们学习一个概念,不断将自己的讲义反复打磨后再发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精选与适用的学习方式。请不要误解我的观点。
那以我们自己为主体学习有什么好处呢?
这里有一个基础概念: 阅读本身是不能创造价值的,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而行为的改变只发生在老师第2点讲的,把读来的知识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产生联系后进行反思,从而发生了改变自己的行为。
以自己为主体的学习就是一种成人的学习方式:它以自我为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去简单、有效阅读的学习方式。
大脑容量是有限的,你不能将没用的知识占据那些有用知识的位置。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只要你能在实际生活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文章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大于你的付出了。
更重要的是以自己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牢记阅读的目的与方向,并让我们的动力十足的持续阅读下去。
而不阅读完文章,就没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