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作为老师,最有成就的应该就是怀特海先生说的那句话:所谓教育,就是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统统忘记以后,剩下的那些。是的,剩下的那些,是融入了生命,化作了精神的人之素养,是人格的基因。
我也经常在思考,我到底能带给孩子们什么,短短小学生涯,我能教孩子的那些知识不足以让他应对以后人生的难题,也许有些基础还并不扎实,但是,有些东西,是我能深刻影响到孩子,是做人的根本,例如我是个守时的人,教孩子这几年我 一直强调守时的重要性,之后每次与孩子们相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按时到达;我注重仪式感,也会将这种仪式感带给孩子们,例如每次开学我会给孩子们准备礼物,节假日我会带着孩子们去表达,通过手工,语言,手势舞等各种方式,后面几年我也常常收到孩子们爱的表达,我想这些就是我潜移默化带给孩子们的吧。
作为一名老师,想要带给孩子更多,自身也要储备更多,对我个人而言,在教师这条道上,我需要学习还太多太多。
【教育机智】
王崧舟老师提到的教育机智是没办法教的,但是可以分析,可以准备,而且是有章法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套路的。看到这一章我不禁回忆起曾经自己的课堂,那是一次公开课,小组讨论的时候,我预设的是孩子们从分析环境、人物等等因素,在巡视的时候我看到大部分孩子们也能考虑到,于是便以为这个环节没问题了。没想到我点起来的孩子回答的却不是一回事,这让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草草回应,接着继续的教学流程,现在回想,在教学机智这一方面我是没有达到的,但也让我知道,一节课不可能全部都能被预设,当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时,自己应该要如何处理。
在书里,王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我是否对文本已经心领神会
二、我是否愿意宽容学生的“错误”
三、我是否不打算过多地控制学生
四、我是否提前经历了学习过程
五、我是否完全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意图
对照一下,我自身最需要思考的就是是否对文本心领神会的问题,毕竟在文本解读方面我还比较浅薄,每次公开课都是自己精心备课,按照自己既定的步骤去完成,对文本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我需要时间,也需要下功夫。
对待学生的错误方面,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错误而批评过孩子,孩子的发言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想法,没什么可苛责的,但故意扰乱课堂的行为除外,我想这点老师还是可以区分的。
对于控制学生,我也许需要反思一下,但我觉得控制过于严重了,也许就是老师的本能使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思路走。
对于教学机智的发生,王老师也提出了几点理解:
一是要倾听和认同;二是要诊断和归因;三是期待和激励;四是同情和融合。
做到这几点,我想教育机智也就不期而然地发生了吧。
【读书摘抄】
我们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让·吉奥诺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再贫瘠,再悲惨,都会遇到幸福的问题,而自我是得到幸福的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