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11.18 7:00~8:00
阅读书籍:拖延心理学 简·博克著
阅读目标:了解拖延症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方法,指导自己处理拖延症。
理解拖延
一、期望式思维
拖延者常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来看待时间,或者他们常常将时间看做一个需要制服和取胜的对手。这种对待时间的态度激发了更多的拖延。如果你的主观时间跟钟表时间处于冲突之中,你就很难对最后期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你也无法向着一个目标稳定地迈进,或者,对自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事情做完没有一个概念。
二、辨识拖延
人们经常不知道怎样辨识出真正的拖延,有时候我们只是将事情延后处理,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或者因为我们做事有所节制,需要一定的放松和休息,这两者的区别非常重要。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你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三、拖延怪圈
拖延似乎有其自身的生命和意志。他们将之比拟为乘坐在一辆过山车上,情绪随之起起落落,虽然他们想要事情有所进展,但是最终却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他们开始了一项新的任务,并努力想要完成它,在这个过程中,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了他们,它们呈现出诸多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
四、拖延的重要原因:恐惧失败
1、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2、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者被自我评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担忧反映了一种恐惧失败的心理
五、能力与价值
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冒险的事情。这些假设是:
(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2)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我的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
六、拖延是安慰
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而这就是他们深为恐惧的“失败”)要容易忍受得多。
七、拖延症是完美主义者的特征之一
1、对于完美主义者,心理学家甄别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的,一种是适应不良型的。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然而,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更容易去自责,也更容易感到消沉,你的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对犯错极为在意。
2、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这是完美主义者最喜欢的观念之一。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而找到这个办法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在发现正确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们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动。因此,与其冒着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不如什么也不做。
很多完美主义者憎恨在竞争中失败,所以他们尽量避免参与到跟别人直接竞争的活动中。表面上对竞争的不感兴趣掩盖了他们的真实感觉:竞争是危险的。
带着这种“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的态度,你会因为很多原因而变得沮丧,包括:
◎你没有完成起初设定的每一件事。
◎你没有以原先计划的那样来做事。
◎有的事情你做得不错,但是不够完美。
◎你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认可。
心得:
觉得很恐怖,感觉书里例子的主人翁是自己一样,让我不仅了解了真正的拖延症,还深深的自我惭愧。就像内心的想法被人当面剖开,有个声音强硬说出了我不愿承认的事实。虽然有时也自我反省觉察出自己的一些内心,但这本书真的戳中我的"泪点"了,原来我总是逃避,总是自我欺骗,总是追求完美。有点难受,但我很庆幸看到这本书,更深了解自己,才能做到真正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