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习得性无助?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说明。
有一个鱼缸,中间用玻璃隔开,一边是空的,另一边养着大鱼。接连几天都没有给鱼喂食。
几天后,在空的一边放进小鱼。饿了几天的大鱼看到小鱼,立刻游过去想吃掉它们。
然而大鱼多次被玻璃弹回,最终放弃了尝试。
后来,当隔板被悄悄移走后,即使小鱼在大鱼面前游来游去,大鱼也不再有吃它们的欲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某件事上努力过后,发现没有效果,即使后来有机会,也会选择放弃,不再努力,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给大家分享下身边这种“习得性无助”的案例,了解其背后的机理和逻辑,也希望大家能够从别人的案例中获得启发和成长。
先了解下“习得性无助”在日常生活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习惯用消极否定的方式与自己交流。
悲观地看待问题。
总是习惯性地与他人进行负面比较。
总是沉溺于过去。
面对难缠的人,总是感到沮丧和自卑。
总是喜欢指责别人。
难以原谅自己。
是不是发现这些表现类型都曾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算是我们关于挫折的心理写照。
明星李玟轻生,是一起习得性无助事件。这说明她已无法忍受家暴,对亲情也不抱希望,最终悲观厌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小丽经历男友背叛之后,就不再相信男人,30多岁还是孑然一身,要么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爱情,要么觉得世上的好男人都死光了,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习得性无助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习得性无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那么,这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自我价值感。
当个体无法在生活中学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时,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从而产生了无助感。
第二个原因是缺乏系统支持。
当个体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时,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导致了习得性无助。
第三个原因是缺乏应对能力。
当个体无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他们就会感到无助和绝望,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
那么,如何应对习得性无助呢?
首先,要提升自我价值感,让自己觉得有价值,进而增强自信和自尊。
其次,要给予情感和社交支持,避免产生孤独感,从而降低无助感。
最后,要提高应对能力,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减少无助和绝望的感觉。
00 后大学生优优大学毕业后,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开了一家服装店。由于经营不善,半年亏了 50 多万。关店后,她感觉很无助。她的父母没有责备、歧视她,而是鼓励她:她还年轻,失败并不可怕,可以重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报名参加了很多培训课程,学习了营销的相关知识,在一个闺蜜的资金支持下,又重开了一家时装店。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生意逐渐步入正轨,现在每年盈利三四十万。
如果优优失败之后,就陷入自我否定的内耗当中,那她同样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中无法脱身。
总之,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其根源在于个体自我价值感低、系统支持薄弱和应对能力不足。如果我们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应对能力,同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习得性无助的问题。
与“习得性无助”相对立的现象就是“内卷”,最近一直有一种声音,在探讨“内卷”的属性问题,它到底是一种积极的现象还是一种消极的内耗,存在争议,就说明普通人也在思考活着的最佳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裹挟前进。
个人认为:内卷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对于内卷现象需要进行辩证思考,以中立的角度去探索内卷的积极影响,努力去规避消极影响。
内卷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竞争精神,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以获取更好的资源和机会。这种竞争精神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会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内卷的环境中,资源和机会的分配更加依赖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这有助于打破传统的阶层固化,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当然,近几年的行业内卷也越来越明显,让人的两级分化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加重压力和焦虑:内卷现象导致人们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滋生社会中个体的逆气。
竞争加剧,机会成本增加,会让很多人丢到饭碗,或者说获得相同回报所付出的努力要远超从前。要么继续卷,要么就破罐子破摔,把一切的因素归结于社会,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忽视兴趣和特长:在内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分数、学历等量化指标,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可能导致人们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加剧社会不公:虽然内卷有助于打破传统的阶层固化,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公。例如,一些家庭背景优越的人可能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而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
从“习得性无助”到“无限内卷”,造就现代社会的两种极端,这不仅仅是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是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命题,我们无力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出发,积极去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客观合理的看待生活中的惊喜与挫折。
多进行自我肯定,生活中多一点逻辑自洽,就少一些烦恼,采用赞美、激励、鼓励、积极应对的方式去面对你所遭受的不公,去深刻理解它背后的底层逻辑,看透事情的本质之后,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解决方案。
试着练习自己的掌控感,先尝试掌控自己的时间,掌握自己生活的节奏,一旦生活有了规律,做事的底气就会增加一成。
面对动态变化的世界,你是选择“习得性无助”还是“良性内卷”掌控自己,这可能会是一个哲学命题,需要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具体分析,在人生这张考卷上,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我手写我心,自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