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大概是这世界上少数没有考试,但结果千差万别的事情了。啃老族,巨婴已经屡见不鲜了,甚至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对父母挥刀相向的也屡见报端。但同时,也有不少草窝里飞出金凤凰,寒门出贵子的积极示例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们看到希望。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拥有成熟的心智,能独立解决人生的困难,对社会有担当?《正面管教》这本书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育儿过程中的一切问题。这本书在美国已经畅销40多年,被译成16种文字。自引进中国,便常年居育儿类图书榜首。
作者简··尼尔森是7个孩子的母亲,是实践中的育儿专家。参与著作了18本相关书籍。正面管教的思想是来源于一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他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经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学生。
作者提出了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我对照了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竟然没有完全具备这些感知力和技能。可见,在育儿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育儿先育己”,先了解一下这七项军规:
1.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 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 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 集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 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看起来是能让人受益一生的技能,怎样的方式能让孩子获得这些技能?奖赏或惩罚,这两种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可能的。动力必须来自与自律,内在的自我控制。但惩罚或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正是父母或老师在训练孩子不负责任。
作者强调必须要让孩子在“和善与坚定”的氛围中长大。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之前听过一句话,可以很好地理解正面管教。闭上眼睛,想这样一句话:不是红色的小猪。反复三遍,现在给你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过于严厉地对待孩子,孩子会用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这样令人心碎的方式来回应我们。这也直接造成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差。 自律性主要来自于自尊水平。要教会孩子尊重自己,需要我们“赢得”而不是“赢了”孩子。真正的自尊应该让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一个自尊水平低的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很难得到尊重,平等,拥有幸福的婚姻。
过于骄纵的方式,孩子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想办法逃避责任,而不是培养自己的独立和能力。这种方式又会导致孩子没有自信,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极易形成成瘾性人格。打游戏上瘾,抽烟甚至吸毒都是成瘾性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只要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觉得不公平,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正面管教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它符合了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1.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 是否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
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弄清楚孩子行为适当背后的真正原因。孩子的观察行为很强,但解释能力很差。“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可以从四个方面找到原因:
1.寻求过度关注
2.需求权利
3.报复
4.自暴自弃
这些正面管教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教会孩子优良的社会品格和生活技能,更关注于解决问题。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认识到错误是学习的机会,不会因为犯错而陷入自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必要一步。国内许多家庭现在都使用了“自然后果”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早上总是拖拉迟到,妈妈作为闹钟总是没有效果。那就让孩子迟到两次,让他体验没有遵守学校规定的后果。孩子成长的路上,越早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不推卸责任,越有利于培养自律,自信。
只要大人通过反复提醒或者替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将本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揽过去,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与自然后果相对应的是逻辑后果。逻辑后果也要遵循: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如果后果没有预先告知,就很容易被孩子解释为是惩罚。
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们感觉更糟糕,这是理解逻辑后果最错误的地方。总是觉得,如果不接受惩罚,孩子就记不住自己犯过的错误。他们更看重的是让孩子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不是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事实正好相反,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比如学生在上课时没有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罚站。这是逻辑后果,但不是最好的结果。可以尝试让犯错的学生帮老师或同学做事弥补。作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它教给孩子社会责任感。孩子们在帮助别人时,会对自己感觉更好。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孩子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也极容易让孩子形成讨好性人格,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这本书还解决了一个困惑我许久的问题。比如很多父母尽心尽责,为孩子付出了全部,但往往教出的孩子能力差。有些父母只顾自己,没有花费很多精力,但孩子却很优秀,独立。
关键在于父母培养孩子的模式: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力争优秀型。由每一种模式促成的行为往往造成与初衷相反的结果。比如力争优秀型的父母总是事事争先,追求完美,这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反而使孩子自卑。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或方法可以一劳永逸。像孩子一样,也要承认我们会犯错,我们一直有学习改进的机会,不必为一时的不顺自责,沮丧,失去信心。只要你愿意寻找,光明总在前方。无条件的爱是我们面对困难,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