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问一个教育行业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培养一个孩子呢?我们大人应不应该帮孩子包揽一切呢?
她的回答很坚定,只和我说了一个字,答案是不。
包揽一切,多么可怕的词语,比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更让人感到惊悚。当然,可怕的不是词语本身,而是在这个词语背后成长的孩子。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孩子。她刚上一年级,长得小巧玲珑的,留着齐肩短发,看上去很是可爱,这是孩子给我的第一直觉。可是,接触下来没多久,你就会觉得这个孩子的一些行为以及说的一些话,让你觉得可爱不起来。
有一次,孩子放学,她爸爸妈妈没时间接,再三拜托我们能不能帮忙接一下,因为孩子确实很小,我们便同意了,安排了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去接。
老师说,她刚到校门口没几分钟,孩子就背着书包,拎着饭带,一脸苦大仇深地出来了。老师接到孩子,拉着孩子的手,准备带回去。孩子走的很慢,老师便放慢脚步,等待孩子一起。可是没走几步,这个孩子就“罢工”了,她的书包滑到手腕处,走一步,哼一声,走一步哼一声,用娇滴滴又兼带命令性的口吻说:“老师,你帮我书包拿着。”老师看小朋友背着这么大的包,确实有点辛苦。于是把她的书包接了过来。谁知老师刚接过书包,挎在肩上,这个孩子顺手把小饭包也递了过来,说:“还有这个。”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我们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处理呢。我想部分家长是不会经历的,因为接孩子的大多数是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接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减负”,接过孩子手里所有的东西,包括书包,小饭包。而另外一部分的父母,可能会以教育为基础,但是当孩子撒娇,闹,父母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妥协。只有极少部分的家长,会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教师观告诉我们,要教书育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老师和小朋友说:“自己的东西自己拿,老师是因为看你书包确实很大,你背着有点辛苦,才会帮忙拿一下,但是你要知道,老师只是帮忙,所以也是可以拒绝帮你拿的,但是小饭包对你而言,并不是重,所以你要自己拿。”孩子并没有认真听老师在讲什么,只是冷着个脸,撇着个嘴,任人说什么也不行。最后她把饭包直接扔地上,自己一个人准备直接走,嘴里还说着“反正我就放这里了,你不帮我拿我就告诉我妈妈。”
看,原来她是有坚强的后盾,所以自己的饭包才扔得这么有恃无恐。对于孩子的“威胁”,老师说,“要么我帮你拿着书包,你拿着饭盒包,要么书包自己背,饭盒自己拿,两个选择。”两个人僵持了很久,最后孩子发现老师不是那么好说话,于是撇着嘴,乖乖地捡起了地上的饭盒包。一直到回来时,孩子还是冷着一张脸。
有人好奇,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吗?我想说并没有。晚上,孩子的妈妈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消息的内容是这样的:“xxx(孩子的名字)反映她从学校到这里的这段路背书包背不太动,想麻烦接的老师在她背不动的时候能够帮助她背一会儿。因为我们体格比较小,力气也小,而且书包又特别重,对她来说这样负重走一段路太累了。请老师适当的帮一下。”这个内容读下来,是没问题的,妈妈说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不过,我们接的十几个小朋友当中,就拿同年级的一个比她个子还要小的小姑娘来说,小姑娘的书包都是自己背,有时候老师看东西多,会适当地帮着拿,不管拿的是什么,小姑娘都会很有礼貌地说一句:谢谢老师。一年级的书包,书还是不多的。
所以,不是孩子自己拿不动,而是孩子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可以让她偷懒偷得心安理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后盾—父母。
其实,关于这个小姑娘,我想说的还不止这么一点点,像随便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吃,上厕所不带纸让老师送纸,吃完东西一堆垃圾放桌上不收拾等情况多次发生,我们会教育她,跟她讲这种行为不正确,但是下次还是依旧如此。
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大人画了什么,上面就呈现出什么内容。当孩子做出这些行为举动时,我们大人该反省一下自己了。
所以我们大人给孩子,不是只有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财富,物质财富,长大了他们自己也可以努力挣得,但是精神财富是从小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