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96
今日启发:
Elton:
第六章 古代文化的全盛(一)
第三节 本地垂迹与神道美术
“流式”建筑
贺茂二神社所谓的“流式”的形式,是正殿同形同大,并立于东西两侧,是采用正殿与配殿连接的形式,正面三间,侧面二间,只有正面中央是板门,门前设阶级,并附高栏,其他是板壁,人字形屋顶的正面盖有屋檐,呈曲线状,前方屋顶与屋檐顶连接而延长,比后方屋顶短,由四根方柱支持,周围有回廊,呈现一种不对称的流线型之美。大分县宇佐的八幡神宫的所谓“八幡式”,是采取前殿和后殿的“双殿”形式,作为祭神的场所,如同佛寺在本堂前面配礼堂的“双堂”形式,同用来做礼拜的场所一样。无疑这是受到佛寺建筑的双堂形式的影响。也就是说,正殿由前殿和后殿组成。前殿(外院),正面三间,侧面一间,它的前面为带格子窗板。后殿(内院),正面三间,侧面两间,正面中央板门,墙壁全部涂白色。屋顶由扁柏树皮葺,呈人字形,之间搭有金铜制的水槽,以疏导雨水。从整座建筑的外观来看,前后殿两栋建筑物是前后并列的形式,这是“神佛融合”在神社建筑上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还出现了佛寺里建神殿,神社里建佛堂的现象。比如,空海在丹生都比卖神、高野神等的镇座山地上,创建的金刚峰寺中的正殿。接受圣武天皇敕愿,唐僧虚泷于建久八年(1197)开基的圆成寺里建造春日社,是“春日式”的小殿社,用来奉祀春日神。直至明治以后“神佛分离”,才改称春日堂。于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平安时代的鸟取县东伯郡三佛寺的内殿,就是按照“流式”建筑形式兴建的神殿。还有醍醐寺内的清泷宫,虽然建在寺院之内,但作为神殿,它整体建筑轻快、简素和纤细,保持了神社的古朴风格。在神社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严岛神社。它位于广岛湾西南的小岛——严岛北面,以茂盛林木的弥山为背景,神社主要建筑部分在涨潮时浮出海面,蔚为奇观,被列为日本三景之一。据文献记载,它最早始建于弘仁二年(811),为了祭祀岛神,但此建筑已无残存,无从考证。如今的社殿修建于平安时代后期仁安三年(1168),其后于十四五世纪经过三次大规模修建和新建,仍都是采用古材料和古形式,并形成今天的规模。神社由大鸟居、正殿、配殿、币殿、祀殿、回廊、五重塔、千迭阁、能乐舞台组成,扁柏树皮葺屋顶,屋顶前后采用“流式”,附加屋檐,殿堂涂朱丹色,雕有金色饰物,这是“神佛融合”有代表性的建筑模式之一。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