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刹那,一恍惚---《大明宫词》有感

    无意间逛到《大明宫词》的贴吧,看到里面一个个曾经很熟悉很熟悉的名字出现在自己眼前时,突然感觉到一段久远的记忆又开始倒退回来一般。

    距离那个时候也差不多快十年了,十年前的我还懵懂无知,还不知何为长相守,不知道每一个人背后的故事,不知道历史的沉重。只是还记得周迅饰演的小太平揭下昆仑奴时的那一刹那,还记得太平看到薛绍那张俊朗面容里云淡风轻的笑容时的那一恍惚,也还记得里面那段华美的皮影戏和跳动的人影,更记得大明宫里瑟瑟的晚风与一个人独自行走在长廊里的太平所投射的凄冷与孤寂。

    “对面来的是谁家女子,生得满面春光,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泥点,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误?”

     一段很美丽的邂逅,正如大明宫初登场一般,明亮的颜色印照在我们的心上。太过美丽的开始也注定没有收稍的的结局,看到了初始的美好却不能猜透下一个拐角在哪。

     再温那些颇有莎士比亚风格的台词,依然让我觉得震撼。每一句每一句仿佛敲进了心里,撩拨着所有的情感,让我短暂失去了所有的思维。我似乎对于它有一种近乎狂热的迷恋,甚至不能自已。

     长相守更像是一个魔咒,我不断的单曲循环,任凭凄艳的感觉于心底曼延。它是大明宫里另一个灵魂,一个鲜艳的色彩,不,爱情本身就是最灿烂绚丽的。我们心中何尝没有一个长相守,只是未必都能等到那个人,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又该是何其有幸。而太平在她最明丽的年龄里遇到薛绍,却正如薛绍所说“你认错人了”。也许太平一生的悲剧便是从这里开始。

     太平爱的太惨烈,薛绍爱的太隐忍,他们都执著的相信长相守,相信忠诚,只是他们的忠诚给了不同的人,太平之如薛绍正如薛绍之如慧娘。那么完美的男人怎么可能容忍自己的心出现背叛,当这一切将要发生的时候也只能用死亡去阻止所有的脚步。街头上那段美丽的相遇只能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有关长相守的美丽传说。

    我不知道,在多年以后的某个晚上,当太平从大明宫清冷的月光中走来时,当冷风吹起她拂地的衣角时,当她回忆那隔着层层间隙的时光,怅然的说着“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朦胧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时,她的心中究竟是依然会有一种温暖袭来,还是寂然一片 。

    我想起了大明宫里那个带着陕西口音的武悠嗣,总会跟着太平的背后叫着“太平”“太平”。他憨厚,他执着,他爱太平,爱的很卑微,爱到让他觉得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梦,那么的不真实。他最后选择死来告诉自己一切也该醒了。

     不敢去写张易之,那样的一个人我总无法用自己的言语去形容,他是薛绍的另一个灵魂的极端,他刺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尽管痛却让我们的视线无法从他的身上挪开。那个将水墨画穿在身上的男人,用怎样的风骚去征服别人不敢仰视的神明。

     不知为何我却独独偏爱王维的那一出,总会让我想起有关郁袍轮的故事,不知是后人杜撰还是真实存在过,我宁愿相信是有的。这是我见过的最朦胧最美丽的爱情,它的到来与离开都那么的自然,仿佛不曾发生过,唯有两颗红豆作为那一刻的见证。

     大明宫里每一个人都有爱,可是爱却在权利中得到了扭曲,里面夹杂着太多的血腥,爱的太怯弱,爱的太悲壮,爱的太霸道,爱的太卑微......

     当周围的丝竹乐响起时,当残留的灯焰跳动时,当凄冷的月光洒向宮檐时,幽长暗淡的廊道只有飞旋的落叶扫过时,一切的一切似乎已经停止,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2009.05.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十多年前看过《大明宫词》,那是还是无知的小孩,却早已被剧名深深地吸引,之后,也看过林林总总的电视剧,总是对它难以忘...
    公子杨三阅读 878评论 4 8
  • 看了那么多书,明白了那么多道理,很多人很多时候还是过不好。因为人以群分,一种是认识明白了道理以后是去实践的,王阳明...
    东成西就的东阅读 172评论 0 1
  • 家乡的传统是八月十五好像才是一年中的一半,所以过完中秋,我很是高兴的对我妈说,妈我今年上半年真是太背了一路衰不过好...
    在無花果里尋花阅读 242评论 0 1
  • 处微园而幻天地之辽阔,山川之壮丽。除了对景、框景、借景,是不是还有幻景…… 又想起了《桃花源记》,豁然开朗,有木有...
    无色生香阅读 1,331评论 24 55
  • 上面说到的第一种人就是那些经常彷徨,害怕,恐惧,喜欢逃避现实的人。其会分化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主动逃避,不愿...
    曾湘民阅读 16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