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把好友约出来相聚,说起近况,她的眉宇间有明显的愁绪。
好友毕业后过上了合租的生活,她跟我说,在合租前,她还幻想着合租后的生活。想着在外奔波劳累一天后,回到家后有人一起唠嗑唠嗑,也是苦逼生活中的一点温暖。谁知道合租后的日子并不是像她想象中的那样有人相伴,反而是被各种的不自在缠身。
说起来,好友算是合租那个家的“后来者”,在她还没搬去前,屋里已经住着几位租客了,老租客间因为租房的时间比较长了,彼此间已经成为“知根知底”的密友了。
对这位新来的租客,老租客们的态度是不咸不淡的。而我的好友本身也是性格比较腼腆的人,对于维系人际关系这方面并不在行,再加上好友与老租客们彼此上下班时间的不同、饮食习惯上的差异等原因,好友与她们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交流,当初幻想过的美好画面当然也没有出现过。
“刚搬过去时我在想,不跟她们说说话,打好一下关系,好像不太好,毕竟是室友嘛,但现在,我已经觉得无所谓了。”好友一脸无奈地说。
说起室友,我想起了那些读书时期的住宿生活。
很多人会怀念读书时期的住宿生活,怀念那些几年几年生活在一起、知道自己各种的生活小习性、会无节操地调侃自己、见过自己所有丑态的室友。
想来我是性格凉薄的人,在校住宿算起来有十余年,室友也换过一批又一批了,但我跟室友们之间,一直都只是保持着“咱们只是刚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而已”的平淡关系。
02
记得初中刚住宿时,也像好友那样,对未来的宿舍生活充满憧憬。想象着以后我们几个能够相亲相爱,会成为很要好的闺蜜,像无数电影里演的那样,我们可以一起笑得没心没肺,哭得撕心裂肺。
抱着这样的美好幻想,我努力融进她们,努力对她们好。
冬天时,她们一个个都缩在被窝里,懒得去饭堂吃饭,我就自告奋勇地帮她们去饭堂打饭。我一个人拿着四五个饭盒,因为不好意思排着一条队让后面的同学等我把四五个饭盒都打满,感觉这是变相的插队,怪不好意思的,于是我就打一个饭盒再重新排一次队。打完饭,再小心翼翼地走回去。四五个饭盒摞起来足以挡住我的视线,我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的,生怕跌倒。纵然帮她们打包不易,但看着她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就觉得很开心。
她们喜欢聊各种化妆品、明星,对这些话题我并不感兴趣,也不懂她们口中说的品牌,但我害怕自己变成局外人,于是就在旁边努力附和。
每次上早读课,我都等着和她们一起去课室。她们不喜欢早起,每次出门总是匆匆忙忙的,基本上都是踩着迟到的时间线进教室,于是,我也跟她们一样。
青春时期的女孩子,特别害怕被别人看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样子,好像这样自己就成了被遗弃的孤儿,变成别人眼中不合群的奇葩物种。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很珍惜这段友情。
我沉浸在自以为亲密的闺蜜关系中,以为只要我用心维护,用心对待她们,我们就能成为可以互诉心事的老友,却忽视了人性的瑕疵——有些人,你对她越好,她就会越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越不会珍惜。
在她们开始责怪我不给她们打饭,开始因为我选择泡图书馆不陪她们逛街而疏远我,开始调侃我不懂时尚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03
让我真正下定决心结束这段虚伪的闺蜜关系还是因为一件事。
记得那时候是一次统考,我取得了年级语文状元的好成绩。那天的午休,因为昨晚睡得不好,我整个人都很困乏,于是早早就塞上耳机听着音乐准备来个舒舒服服的午睡。在睡意阑珊之时,感觉好像有人在叫我,我就拔下耳机,就在这时我刚好听到某位女生说的话——
“人家现在是语文状元,厉害啦。”
我转过头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撞上了那位女生鄙夷的目光。那一刻我的心就像掉进了深井底,被冷冰冰的水浸泡着。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被我视为闺蜜的她会用这种眼神看我。
突然发现,我似乎从来都没有认真地端详过她们。我只记得她们和我在一起时的笑容,与我分享零食时慷慨的样子,跟我闲聊时欢愉的样子,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她们鄙视我常泡在书堆里的行为、看不起我不热衷时尚、责备我不给她们带饭、肆意干扰其他人作息、每天“醉生梦死”时的样子。
可悲的是,我还在为经营着这段所谓的友谊大把大把地挥霍着我的时间,投入我的真心,为着三观根本不合的人毫无节制地消耗着我的精力。
这些被无辜消费的时间和精力,足以成为我实现抱负的丰厚资本。我可以用帮她们带饭的时间多看一会儿书,用等她们上课的时间多读一会儿英语,用和她们逛街闲聊的时间多做一会儿运动,说不定我能更靠近更好的自己。
有一句古话在爱情里面是真理,在友情里面也会真理,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跟你不对频的人,还要苦苦纠缠,那妥妥的是犯贱!
04
有人会说,跟室友打好关系,对将来有好处。你想啊,毕业以后大家都散到五湖四海了,从事的行业也是五花八门的,这社会啊,有时候拼的就是人脉啊。跟室友打好关系,以后出到社会,万一有啥事要找他们,也比较好开口啊。
在我看来,这个情景要变成现实的前提是,彼此的情分依然在。
一个人要帮助一个人,要么是出于情感,要么是出于理智。出于情感是指你跟他有亲密的关系,他不会不帮。出于理智是指帮助了你,对他是有好处的——可以维护好名声,获得心理上的愉悦等等。
显然,抱着“现在打好关系,以后好办事”的想法的人是希望当年的亲密伙伴会出于情感的原因来帮助自己。
“你看啊,我们以前的关系多好的,就差没同穿一条裤衩了,这个小忙,你怎么能不帮我呢?”
“没事,那个是我读书时的好哥们,这件事情,肯定没问题!”
这些话,无论是在电视剧上或者现实生活中,都听得不少。
说实话,我一直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抱着悲观消极的态度的。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脆弱单薄的东西,经不起时间与距离的“离间”。两个关系再如何铁的人,只要是分开了一段时间,再重聚在一起,肯定是有了不少疏离感,因为走进了不同的世界,看见的东西有了不同,从此,我的生活,你不再参与。
离开了彼此的圈子后,等待两人的命运,除了渐行渐远,还是渐行渐远。所以有《最佳损友》唱:“为何旧知己到最后变不到老友。”有《时光是个少年犯》唱:“就这么傻傻地站在月台,谁知道从前如何变成了现在。”
当那个你熟悉的人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时,你当然还可以没心没肺地向他求助,但他,恐怕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信誓旦旦地说“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少年了。
05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住宿的日子,跟室友保持淡淡如君子般的关系,也未尝是坏事。没有用情过深,别离时就不会难分难舍。更重要的是,我得以躲开了很多人际关系上的纠缠,落得一身清净自在。
被称为“独行侠”的日子,随性而活。看书写字,旅行运动,走出校门交识有故事的人,心血来抽时约出两三知己相聚,生活倒也过得充实有趣。
谁说一定要跟室友打好关系,一定要跟室友称为好闺蜜呢。我更希望与室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情感上依赖,生活上独立。不干扰彼此的生活,偶尔有个小话题互聊一下,偶尔来个小聚会一起耍一下,没有相互的道德绑架,有相互平等尊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