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感受,学习弟子规到底学什么?
《弟子规》的线上视频,我已经不止一次观看了,而每次观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昨天下午陪同女儿去做陶艺,回家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也是我们家正常的晚饭时间。之前婆婆给我打电话,我让婆婆先吃,我晚点到家。可当我和女儿满心欢喜的到家后,却发现地上破碎的碗,和溅的到处都是的粥,以及怒气冲冲地正在打扫的公公。进门不到5分钟,我便了解了大概。
公公和姑姑打电话,婆婆多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看似没什么,但是公公感觉很不好,多年积攒的情绪垃圾开始泛滥,于是怒火爆发,摔了碗。我回来的时候婆婆在房间,看儿子睡觉,我估计她也是吵不过,又怕公公动手揍她。
这简单的一幕,似曾相识,女儿看了觉得不可思议,碰巧爱人不在家。当我问及怎么了的时候,公公大声诉说着他的委屈、愤怒和无语,婆婆诉说着她的委屈和不值,公公婆婆互相指责、埋怨着。家里的气氛因为二老的争执而显得特别紧张。那一刻,女儿有些不知所措,我镇定无比,静静地听着、看着,没有多言语,没有选择像小时候一样,操心操肺地劝说父母不要吵架。而是选择不去掺和他们的纠缠,允许一切的发生。我告诉自己,我当下最重要的是稳住家里的能量,因为还有两个孩子。而当女儿问及爷爷奶奶怎么回事的时候,我告诉她:“爷爷奶奶吵架是爷爷奶奶的事情,是他们的沟通不当,是他们自己的情绪。吵架也是他们的沟通方式,他们需要时间,我们做好自己,明天他们就好了。”女儿待在我的房间,很快便安心下来。
待他们终场休息的时候,我给婆婆倒了杯温开水,让公公早点休息。今早起床,我给全家人做了早餐,给女儿做了心心念念的小鱼面疙瘩,女儿吃了热乎乎的一大碗,爱人带着女儿早早地去上学了。
此刻,我回想幼时的经历中,父母争吵的时候,我的内心常常有说不出的无力,却来不及去给自己充电,就要去充当和事佬,而充当和事佬,就要担当垃圾桶、倾听者,扮演的是一个可怜的祈求者的角色,而这个角色扮演久了,就会变成真的。那时候父母也不想波及到我,但是因为血缘就是这样的强大,所以我们都无法轻松地置身事外。很庆幸,今天我可以看到这些,可以保护好自己,也有能量庇护我的孩子。
当公公婆婆吵架的时候,是他们的习得性无助泛滥到受害者模式自动运转的时候,如果在他们冲突激烈的时候去掺和进去,无疑是与那未知的受害者模式纠缠的时候,要知道,他们是我双倍年纪的人,而我本身通过学习也才刚刚才能稳住自己,这时候如果去掺和进去,我很难全身而退,搞不好还会让我自己的能量系统崩盘。我知道,他们只是累了。
通常情况下,三代同堂的生活,有摩擦、争执很正常,而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卷入风暴的漩涡,一家人都深陷其中。因为彼此的关系不断交叉、再纠缠,很容易就让矛盾升级。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第三视角来看待问题、看待处在问题中央的情绪人。稳定心绪,允许一切发生,不被干扰。这时,我们就能言传身教给孩子,当面对血亲的负能量纠缠时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做好自己,保持自己的结界,尊重、允一切的发生,稳住当下,方能安然度过。所谓经一事,长一智。乘着问题的翅膀去飞翔,大抵也可以描述这样的情况吧。
这不,今天的公公婆婆一切又照旧了。太阳依旧,阳光依旧,美好依旧。依旧在当下。
那么这与《弟子规》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我们学习《弟子规》会发现,《弟子规》是生命的导航,她告诉我们父母子女各有轨道,我们只需归位,生命即能顺序下去。
曾经,我看不惯公婆吵架,因为他们冲突,就会影响整个家庭,影响我的孩子,同时也会唤醒我幼时的恐惧,所以我会在他们吵架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去说公公这个不对,婆婆那个对;婆婆这个不对,公公那个对。我成了问题的评论官。然而问题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只是核心矛盾转移了。而扮演评论官的我是错位的,我没有站在儿媳的位子,我是一个晚辈,怎么会跳出来?因为我忤逆着“规”,所以我也必将会遭受到反噬。而我,也因此耗费了许多能量,沾染了负能量的状态再去面对孩子,这时候,很容易走火入魔,连带孩子一起指责批评。
归位,保心,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