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吃寿司,吃得最多的也是寿司。
因为它简单,所以深奥。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好。
东京大大小小的寿司店,这几年走访得蛮勤。关于寿司有许多内容想分享,这次先来谈谈我的最爱——数寄屋桥次郎。
大约从几年前开始,我以接近每月一次的频率拜访次郎。现在约估有二十次左右。
持续而平稳地造访,让我体系且有序地感受到次郎的寿司如何在每一个年份里进化。
从最初对次郎的盲目崇拜,到批判、质疑,再到撇开膨胀与虚荣,中间沉淀了一段时间我不怎么谈次郎,因为自己也挺怀疑,他是否真的那么好。直到最近,我才能非常有底气地不在乎别人觉得我是冲名气,坚定地讲我喜欢次郎,并渐渐能说出他为什么好。
前段时间,为次郎翻译中文的注意事项。便想着,也许在聊聊次郎的寿司多么好之前,先谈谈怎么吃。
常常看到一个现象,好多人吃完皱着眉头说:
“次郎全程无交流,默默捏制寿司,吞都吞不及,吃完就赶紧催我们走。”
这里存在一个误会。
他是寿司之神,不是四季酒店。
米其林系统将三星的最高荣誉授予次郎,针对的是烹调水准。值得专门前往、令人永生难忘的美味,这是米其林三星的定义。并没有把“服务”一项算在内。
次郎的规矩很多。
不准迟到、不能喷香水、三十分钟内吃完、每一贯寿司最好在三秒内放入口、不用再额外蘸酱油……
很繁琐,然而在另一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最高的服务。为了保证客人能享用到最巅峰状态的寿司,才订下这些规矩。不仅负责做出好料理,还负责让你吃到好料理。
我敢说,在其他餐厅,要求寿司师傅30分钟内完成20贯的套餐,他们还做不到。
有时在国内或香港地区,碰到很浮夸的寿司师傅,龙飞凤舞地炫耀食材,加上长袖善舞的公关技能,比起用一双手在握寿司,他们更像是在用嘴做生意。我认为他们更适合转行去做酒保。
要求客人必须准时进店,以准备食材至臻完美的料理,也并非次郎的专利。京都未在,同样要求所有客人准点到场。
我在这些名店的要求中,看到了对工作的负责,对食物与食客的尊重。
次郎的专注工作,是为了让人体验最高的美食,而非最佳的用餐氛围。如果以这个目的为出发,那么从最开始就错了。
既然选择了来次郎,自然是在了解又默认他的规矩的前提下才来的。否则就像冲进禁烟餐厅,然后抱怨别人没有烟灰缸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门槛。至少确保次郎这种氛围是你想要的。
呼朋唤友,把酒畅怀,好好享受一顿美妙晚餐的话,次郎显然不是正确的选择。
由此,我反而很享受次郎甚至略显压抑的气氛。我只想要足够好的料理,不被打扰,细细品尝一顿寿司的美好时光,那我就去次郎。
其实短短30分钟的用餐时间,反应、处理味觉信息的时间很有限。大脑容易跟不上味蕾。
假设我们在其他高级寿司店内用餐,比如同为三星的鮨さいとう,用餐时长约为2小时左右。2小时,意味着你要在次郎处用餐四次,才能约等于其他店子的一次体验。
要吃得出次郎的好,确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这又是一道门槛。
口诛笔伐次郎的文章很多,我觉得这些文章挺装模作样。
“你和次郎熟嘛,当然给他捧场。”
还真不是。
我也曾遭遇过滑铁卢,不止一次。但我仍然愿意忍受这些小瑕疵,因为我认为次郎的寿司就是棒到可以抵消这些不快。
个人喜好与好坏,是两回事。喜好绝对主观,而好与坏,我认为还是有相对客观的标准的。
之后的系列会详细谈。
曾经我一直认为,要吃得出次郎的好,得一步步来。多吃几间高级寿司店或米其林星星,比较比较,再去次郎,才容易有体会。
最近觉得,横竖都要入fine dining的门的话,那还是赶紧去吃一次最直观。百闻不如一访,心动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