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拖延症一定需要治吗?为什么人人都自称有拖延症?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将它发到我的群里,让小伙伴们讨论。
有人说:拖延症要治,起码要让自己不觉得这是个困扰,拖延症让自我评价太低了。
有人说:拖延症是坏事,不喜欢拖延,拖延容易耽误事。
有人说:性子比较急所以做事情不拖泥带水利利索索,因为我觉得事情摆在那里早晚都得做,今天多做一些事情。 明天的事情会少一些。
有人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好有坏的,对拖延的坏处就是容易形成习惯并且消磨意志浪费时间等,好处……让你了解拖延的原因,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你自己有这个需求,你要做的只是顺应需求解决,形成新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有人说:拖延症针对每个人都不同,我是觉得对我不好,所以我就改了,但是身边也有朋友这样,她们并不觉得这样不好,所以针对的人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啦。
有人说:可以罗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我有写日记,记账,练字的习惯。这些做完我会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用小本记下来,虽然有点乱,但是在第二天之前你会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除了以上这些,当然还有其他的观点。
在互动百科的解释中,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
所谓拖延,仅仅是一种坏习惯,单纯的做事拖拉或者懒得去做。
而拖延症,却是因为拖延行为影响到了情绪,伴随其他心理疾病的出现。不过现在很多人喜欢将拖延等同于拖延症,界限似乎也越来越模糊了。
这么说来,拖延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但是在针对现代人来说,因为有了各种网络娱乐的诱惑,拖延的现象就更加严重。
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玩网游,看直播,玩某短视频app等等,大量的时间花费了之后,却没有得到什么充实的东西,有的只有更多的迷茫,更多的焦虑,那么也就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拖延的行为,因为诱惑因素更加使得他们获得快乐和满足。
拖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够自信
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产生逃避心理,找各种借口拖延工作的进度。
2、完美主义
过分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的平庸,必须一次成功,并且做到最好,更多关注细节,往往将事情拖到最后期限。
3、抵制情绪
对分配的工作不喜欢,或者不喜欢安排工作的人,一般会产生抵制情绪,有时候拖延工作进度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4、害怕高标准高要求
拖延症很多时候是害怕引起的,害怕自己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就把工作往后延迟,甚至害怕现在的工作完成之后还会有更高的标准等着自己。
5、消极情绪
有些人前怕狼后怕虎的,让消极情绪控制了自己。消极情绪会控制自己的活动能力,使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无法专注工作,致使工作无法完成。
6、自制力太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做事过程中,因为其他一些事情的干扰,致使不得不中停正在做的事情,也就拖延了事情的进展。
除了以上的因素,不排除还会有其他因素的存在。
其实拖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有些人比较严重,有些人相对比较轻。
很多名人,像达芬奇,胡适,雨果,达尔文等等,所以面对拖延症,你不是在孤军奋战。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治“拖延呢?
一、运用”二八“定律
1、分类: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性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成功者花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并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类,依次完成。你发每封电子邮件时不一定要字斟句酌,但是呈交老板的计划书就要周详细密了。
2、分解: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
二、消除一切干扰
清理桌面,只留下学习用的物品,断开网络,关掉微信,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聚焦当下做的事情,其他的一律不管,全心全意地去做事情。
三、监督机制
可以在朋友圈打卡,让所有朋友帮你见证,也可以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四、树立目标,拆分成小目标
如果你的计划是“我要读书,输入更多的知识”,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流产。但如果你的计划是“每周看1本书,并完成读书笔记”,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被坚持下来。所以,你不妨把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可以控制的小目标。饭需要一口口吃,不可能一下吃掉一碗饭。
五、设立自我的奖励机制
有拖延症的人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推延时间去完成一件事,直到马虎了事。这个时候不妨给自己一些心理奖励暗示“先把这个目标做完,我就奖励自己看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弄好这个,我就可以吃大餐了”,这是奖励型心理暗示。同样的两件事,顺序颠倒就是不一样的
六、定的时间不要太长
时间越长,拖得越长,效率反而越低。
七、别美化压力
你可以列一个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时间表,以避免把什么事情都耽搁到最后一分钟。
八、改变自己的态度
对于拖延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说是拖延症,其实“症”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好的,拖延是一个坏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或许没到拖延症的地步,但也确实因为拖延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九、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拖沓影响了你的前程,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认知——行为疗法可能会有效。
当自律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种习惯,那么拖延也就被替代掉了,这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
愿大家都能养成好的自律能力,摒弃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