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某部门同事咨询敏捷的事情,晓俊和我邀请她先讲讲看是怎么回事儿,我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们敏捷做得很好,想来咨询一下,看看我们后续要咋来做?在聊的过程中,提了多次:我们一周一个迭代,在这个迭代里我们需求老变来变去,然后大家又要一起商议咋个做,一周感觉没啥交付的,各种延迟,我们就4个人,还要支持好多个老项目......
接下来我们聊了她面对的问题,聊到所在的团队是怎么运作的,人员的组成?项目的周期?涉及到需求的部分她是怎么去做需求拆分和规划的?一周一个迭代需求变化了多少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变化?故事的规模怎么去估算?优先级怎么去判断?团队负责的任务分类和人力分布如何?人员互备情况等等。在我们聊的同时分享了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后来我们一起商议了一些改进措施:
1、记录一下最近1~2个迭代需求多少,变化几次,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化,在迭代结束的回顾会中回顾;
2、拿1条下一个迭代必须要做的需求提前做好需求分析和任务拆分,试验看看这样会不会对需求变化有影响;
3、整理并记录1~2个迭代团队的任务分布和人力分布情况,在迭代回顾会中回顾,便于下一个迭代规划的时候参考;
整个过程下来再次意识到透明的重要性,透明是基础,透明出来就可能被觉察到,觉察到了才有可能去调整和改进。在交流的过程中感觉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么的焦虑、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弱小,期望有一个天使能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我按照答案操作一下子就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实是残酷的,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自己的经必须要自己去取,没人可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