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所以能够长久。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把自己放在后面,反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能保全自身。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吗?正是因为他的无私,所以成就了他的理想。
读到这段文字,让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墨菲定律: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看似一件事好与坏的几率相同的时候,事情都会朝着糟糕的方向发生。
举两个例子便于理解:
1、不小心把面包掉地上,心里想着千万不要是有果酱的那面掉地上,结果肯定是带果酱的那面掉地上;
2、千挑万选了几只股,想着我挑中的一定要红啊,结果是挑中的股肯定是绿的多。
说简单点就是:你越是想得到的越得不到,越是不想发生的越会发生。
对于墨菲定律,心理学的解释是: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是假如有可能会发生对自己不利的事情,那么你自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关注这个不利的因素,如果没有发生,你就不会放在心上,甚至不会记住;如果发生了,那么你就会特别放在心上。久而久之,也就强化了这种认知。
我也一直认可对墨菲定律的这种解释的,直到前一段时间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icon得主们证实了量子纠缠的存在,我就对此产生了一点怀疑,会不会人的意识真的会影响事情的结果呢?
所谓“量子纠缠”,它是指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也不需要任何的连接,它们都能“心心相印”,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量子纠缠定律可以解释“天人感应”论。也许人的意识场的本质就是量子群,而太空和大地都有与我们意识场量子群相纠缠的量子群。
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真的会影响事情的结果。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可能不是玄学,也不是“鸡汤”,而是一种我们目前还难以理解的“科学”,它内里存在一些我们还无法掌握的自然规律。
天地是客观存在的,由“道”而生,并遵循“道”的规律而运行。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也要遵循自然之道。
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地长久而生万物,是因为天地与万物本是一个整体,生死只是表象,天地并不随万物生死而变动,它无形无相,永恒存在。
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私心,把自己放在最后,置身于物外。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唯其如此,最后才能实现理想。
这里的“成其私”不是指成全了圣人的私欲,而是成就了圣人的理想。私到极点就是公。换言之,大公无私到极点,即是大私。在你好,他好,大家都好的情况下,我不也好了吗?
圣人“无私”并不是为了私欲,圣人“退”并不是为了“进”,不能将其理解成一种厚黑的手段,它只是一种效法天地自然的处事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