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齊鳳池
記者 台灣好報2024 年 2 月 1 日
齊鳳池
2005年1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所展出的51幅大師們的作品,吸引了中國各地的美術界人士和廣大美術愛好者前來觀摩汲取營養。法國印象派是現代藝術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同時也是世界藝術愛好者最喜愛的時期。100多年過去了,經過歲月的沉澱與洗濯,莫奈、雷諾阿、德迦、畢沙羅、西斯萊、塞尚、馬奈等等,這些人早已成為世界級的畫壇大師了。
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51幅巨作,雖然流派一樣,但手法、技藝、構圖、光線、色調各具特色。其中有西斯萊的《莫瑞橋》,布丁的《圖維爾的沙灘》,雷諾阿的《咖啡館》,塞尚的《三浴女》和畢沙羅的《蓬圖瓦的和諧》,德迦的《咖啡館》,畢沙羅的《蓬圖瓦茲附近的艾尼麗街》和他的《盧浮宮》。在51幅作品中,只有貝爾特·摩里森是唯一的女性畫家。摩里森(1841年——1895年)是世紀宮廷畫家弗拉格納的後代,她進入上流社會後,在官方舉辦的畫展中,每年都有她的作品入選。她最早跟柯羅學畫,後來在盧浮宮裏遇見了馬奈。印象派受法國評論界嘲笑的時候,只有摩里森一人沒有被嘲笑。她的《芭蕾舞女演員》被評論家認為,是受到了啟蒙時代婦女肖像畫家弗拉戈納爾的影響,稱她是“被天才包圍的女畫家,有自己獨特的才能。”欣賞這些大師的作品,就像在柔和的光線下聆聽著舒曼的《小夜曲》,手捧高腳杯,斟一杯殷紅的葡萄酒或雞尾酒或是濃濃的咖啡,簡直是極美的神仙般的享受。
在歐洲美術史上,法國世界級的頂尖繪畫大師還有很多很多。在大師林立的群體中,我對籍里柯十分感興趣。一是他的作品,二是他的人格。他的代表作品《梅杜薩之筏》從畫面的構圖、光線、色彩到人物的動態表情以及豐富的想像力,都是無與倫比的。
只可惜,這位世界的頂尖大師,只活了33歲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籍里柯在26歲時,用了18個月的時間創作出了震動法國、波及歐洲的《梅杜薩之筏》這幅“寫實”的巨畫。
《梅杜薩之筏》題材反映的是沉船事故,畫面暴露出法國波旁王朝的極端腐敗。外行的船長造成事故後,自己首先跳船逃生,扔下140多名船員。100多人僅靠一個臨時捆紮起來的木筏救生。船員們在海上漂泊了13天,最後只有十幾個人生還。而法國統治階級為了保護船長,嚴禁聲張事實真相。在人民有冤無法訴說的情況下,26歲的籍里柯,走訪了生還的船員,聆聽了他們講述真實的遭遇,並到醫院親自看望了受傷的船員和已經死去的船員家屬。
為了揭露這一駭人聽聞的慘案,籍里柯懷著一個有正義感畫家的良心,用手中的畫筆,將這一自然災難中,人們求生的堅強意志和抗擊災難的勇氣和信心,真實地再現出來。
1980年12月,在西非海岸附近,沉溺於大海160多年的《梅杜薩》的殘骸,被法國考古學家打撈上來。人們目睹了船的殘骸,馬上又想起了這位只生活了33歲的畫家籍里柯。
如今,在北京看法國印象派畫珍品展使我又想起籍里柯,欣賞《梅杜薩之筏》,仿佛把我的思緒也帶到100多年前法國腐敗黑暗的社會,仿佛看到了沉船時悲慘的場面。欣賞大師的作品,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西子灣副刊Siziwan Supplement
齊鳳池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