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纳孩子的平凡吗?
望子成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目标。结果,由于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大,导致孩子不堪重负,出心理问题。
前一段,看到一位育儿师提醒家长:要客观看待孩子,不要对孩子有太高期望。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平常人,在学习等方面不行,家长要客观地承认自己的孩子很平常,告诉孩子不要和别人比,接受自己的平凡。
这个主题或方向是对的,但她的给出的评说和建议却有问题。这位育儿师的错误在于:
首先,家长不是神,当孩子尚小,你怎么知道他未来“平常”或“不平常”?用什么判断?你是预测大师吗?
其次,孩子需要鼓励,需要积累自信,需要慢慢去自我发现。早早给孩子洗脑,让他认为自己很平常,这很可能会消减他的某种天赋。
第三,真的不在意是完全的放松,甚至忘记。凡事强调不在意就是在意,孩子聪明着呢。当你内心真的接纳孩子可以是平常人时,其实是不用说出来的。
正确的育儿观是:接纳孩子平凡,但不要去定义他平凡。
我们可以从内心不去具体地规划孩子的人生,不给他设立大大小小的目标,不介意他平时的某些表现并不出色;但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充满信任,相信他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一定有他独特的能力,相信他总是出色的。
父母的信任体现在积极为孩子提供各种帮助,对他的日常充满认可,多赞美,少去指导,少去评判;而不是大而化之、空洞地说我相信你将来如何如何。
比如,孩子偏科严重,这背后也许是天赋使然,也许是环境使然,不管什么原因,要接受他偏科,但不要急于定义他偏科。父母能在他的弱项上提供帮助就提供,如果感觉帮不到孩子,就什么也不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别把孩子当傻瓜,他总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一些决定,也会不断总结经验。哪怕他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父母也要允许,相信他因此获得了经验。
要接纳孩子平凡,但不要去定义他平凡。家长不是高于孩子的上师,只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帮助人。为孩子提供一个没有压力的、自由广阔的成长环境,相信他一切都是好的,不轻易插手,只是无条件信任他爱他,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