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随着豆瓣的一片好评,终于走进了电影院欣赏了今年的大热门《流浪地球》,看完之后感慨万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很优秀的商业片,也是工业水平很高的一部片子,抛去编剧和台词,凭借刘慈欣的笔力、想象力以及已经成熟的技术,这部电影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撬杆是无可厚非的。而作为非科幻迷以及非原著党,接下来也仅仅是抒发对于电影情节以及精神内核的想法。
首先,在台词方面,这部片子台词中规中矩,并没有足以带动观众高潮的金句,高潮时的台词也是不疼不痒,特别是演讲的那一段,特别的尴尬,为了前后呼应而加的台词最后反而显得突兀生硬。而在剧情方面,节奏把控很优秀,基本没有给人以空闲,高潮一波接一波,基本没有无聊的空闲,高潮的衔接部分也很好的用幽默、温情戏填补,这些都是这部片能够被称为“大片”的基础。同时,这部影片没有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主角虽然光环在身,编剧也给足了男主秀的机会,但是其智商设置并不是天花板,最后的点燃木星靠的更多的是通过团结、牺牲来达成的,特别是最后三处的点火更是突出了人类的团结,灾难不再是一个人的独秀,成为了一个团体的努力。而假如要挑剧情的刺的话,第一是伏笔埋得太浅了,无论是酒、气囊、点燃木星、紧急通讯码还有所谓的“叛逃”,在影片前半段都毫无掩饰的表现出来,让很多观众在一些剧情的转折点可以轻易的猜到故事的发展,除了点燃木星,很多时候都被提前“剧透”,降低了很多的观赏性,特别是男女主最后坠落时候,连他们逃生的方式在前面都有两次明示。而第二点是对于人物“死亡”的升华不足,电影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死亡都可以做成一次对观众的启发、情绪的带动,电影中吴京驾驶太空站去点燃木星表达的“希望”,为了保火石而牺牲的驾驶员表达了“责任”,但是男主的爷爷死亡竟然是是用来交代女主的来历,之前用笔墨描写的与奶奶的生活、对于过去未冰封时代生活的回忆突然间变成了废话,本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可以挖掘的精神内核很多,最后却变得无关紧要,而后面老何、队长的死同样存在死轻如鸿毛的感觉。
在人物刻画方面,编剧对于很多配角的刻画都很到位,一些人物的矛盾和成长都给足了气氛,让人印象深刻,但奇怪的是男女主的成长几乎是没有,男主在爷爷死后,编剧埋下了一个关于“大家”和“小家”的伏笔,是男主懂得责任的一次转折,但是剧中没有任何体现,没有冲突,男主瞬间就懂得了牺牲,而且在结尾,男主从未叫过自己的父亲“爸爸”,在父亲牺牲时,这么多年第一次叫男主“儿子”时,男主的反应竟让是没有反应,这让在电影院里面等着一句“爸爸”然后流泪的人表示“你tm的欠我一句爸爸”。而女主从头到尾就是唯一的作用就是贡献了一句“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的”年度尬句,没有丝毫的成长可言。总的来说,在编剧方面,无论台词、剧情还是人物刻画,就本片而言是难以匹配上刘慈欣的小说的,并不是说不好,对比起导演以及部分编剧合作的前作《同桌的你》,这部戏的编剧无疑优秀了很多,但是作为我们国产科幻片从零到一的这样划时代的作品,这样的编剧只能说差强人意了。
谈完了编剧,在精神内核上,这部片子被很多人吐槽是太空战狼,认为科幻片应该更多的是人与宇宙的思考而不是家国情怀,但是在我的解读中,我觉得这部片子的精神内核是成功的,本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工智能莫斯的一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不可能的”,当我用这句话重新审视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每个人都是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体,吴京身上的是希望与人类延续的矛盾,男主是小家与大家的矛盾,老何身上是生与死的矛盾,队长身上是任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特别是结尾救援队赶赴回来的时候,并非所有车辆掉头,仍有人选择“回家”,这个时候的冲突的最令我感到动容的,导演对于矛盾的安排毫无疑问是优秀的,超脱了家国,加入了希望,文明延续;最终由吴京进行了升华,虽说有些《星际穿越》的既视感,但是内核上来说确实是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