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三体》这部小说,爱屋及乌,对作者刘慈欣也比较感兴趣。
大刘作为一个火电厂工程师,上班摸鱼,写出如此巨作,着实令人佩服。记得一位德国著名作家如此评论,“艺术和科学不一样,科学定理是等着人去发现,比如万有引力,牛顿不发现,自有后来人马顿去发现;相对论,没有爱因斯坦也不要紧,无非晚一些时间,总有一个牛人去发现的。而伟大的文学艺术,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等着人去发现的,而是靠天才去创作。世上若无刘慈欣,人类就没有《三体》这部伟大的科幻巨作了!”
我觉得这个德国佬的评价非常中肯。
最近看了一篇记述,讲了大刘当年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时的一些事情。大刘在西方地位很高啊,很受追捧。
在接受各路媒体、同行、甚至德国大学、前沿科技界的访谈、招待与互动的过程中,大刘的回答既幽默风趣,又不乏睿智的思想火花。
有个作家问大刘,您平时抽烟吗?大刘说,抽。作家问,科学证明,抽烟有害健康,您信仰科学,为什么还要抽烟呢?大刘说,如果人类,特别是男人都那么理性克制的话,那么人类早就飞出太阳系,在宇宙翱翔了。哈哈,大刘真是性情中人,与我心有戚戚焉。我有时候和朋友开玩笑,说能把烟戒掉之人不可交,因为这种人心够硬够狠,居然能把烟都戒掉了,还有啥坏事做不出来。扯远了。
大刘在《三体》揭示的宇宙前景,并不乐观。有德国同行问,你在书中描述的人类命运与宇宙法则,诸如暗黑森林,是你对未来的真实看法吗?
大刘说,我的真实想法并不重要,人类命运的发展有无数的可能性,我在三体中描绘的可能是其中最悲观的一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作家,把最悲观、最黑暗的前景揭示出来,可能是作家的一种使命。
大刘继续说,奥威尔的《1984》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科幻小说。真实世界的1984年,没有书中描绘的那样悲惨,可能的原因是奥威尔写了那本书,并且影响巨大。
德国的同行,可能一下子没有领悟大刘这番话的深刻含义,在隔了几秒钟后,掌声雷动。
科幻小说是面向未来的想象力,但并非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想象力,它扎根于对科学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三体》构建的庞大时空,逻辑严密,自成体系,确实是够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科幻巨作。我得知前几年好像有部《北京折叠空间》的所谓科幻小说也得了雨果奖,非常生气,这种中学生水平的作品,居然也能得到科幻小说届的世界最高荣誉,我要是大刘,立马把雨果奖杯砸了,耻于为伍。
下面谈谈对投资的启发。据说投资界喜欢看《三体》的人也不少。
《三体》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科技锁定,三体文明为了阻止人类科学的进步,向地球发射了一个智子,对人类的粒子对撞机等基础科研设施进行干扰,导致人类的科学探索步伐停滞。
在现实中,大刘对科技发展的前景似乎也不乐观,他说凡事都有个头啊,最近几十年其实没有看到啥重大的科学进展,相对于20世纪初量子力学相对论的蓬勃发展来看,确实如此。
重大科学规律的发现,决定技术发展的前景,从8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开始的信息化浪潮的红利,我认为也差不多到头了。而类似于蒸汽机、电气化这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这种伟大的科技变革,人类利用能源的效率百多年来没有数量级的跃升,现在的所谓新能源,能量密度反而比不上传统能源。
站在科技发展与应用的大周期来讲,无论是个体还是经济体,都会短视,对潜在而缓慢的变化缺乏认知。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命题,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比如其中的一个小题目,就是能源、资源紧缺带来的全面通胀,会不会持续十年之久?
鲍威尔去年还说,通胀是暂时的,但现实打脸已经几个月了,前列腺炎一般的所谓加息,能改善通胀吗?显然是做做样子的。
现在很多人还寄希望于鹅乌战争如果调停之后,油气的生产贸易一旦恢复,或能马上压制通胀。但是,如果世界发展的剧本都如人所愿的话,人类早就进入大同了。普大帝说,我为什么要中止战争呢?
七十年代,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干不过以色列,不是以色列有多牛,是因为背后有霉帝源源不绝地提供武器和情报,如同今日之乌克兰。当时阿拉伯人是怎么做的?对西方石油禁运啊,导致西方国家通胀两位数,日本人发明节油小汽车一举干翻美国耗油车,十年道琼斯指数不涨,巴菲特感叹,通胀无牛市啊!
那么站在当下,会不会历史重演?我觉得相当可能啊。大刘说,奥威尔写了《1984》,让人们看到了极权社会的悲哀,所以真的1984年来到后,真实世界没有那么的悲哀。而目前人类对逆全球化、地缘冲突、新冷战、资源民族主义、科技进步停滞等导致的长期衰退的负面影响,我不认为足够的警惕和警醒,原因也是承平太久,都习惯了吃饱饭的好日子,也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