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挥之不去的黑暗角落,渴望有一丝光亮能够穿越阴霾。笼罩在阳光下的渡船似乎是一个完美的存在,没有血肉,没有感情,只凭借摆渡灵魂,净化人心所得的报酬度日。
15岁单亲女孩迪伦,不仅是同学们群嘲的对象,还是父母失败爱情的牺牲品。她敏感内敛,患得患失。她烦恼母亲的喋喋不休,厌恶学校的环境。她心中是一片寸草难生的荒原,唯有关爱才能呼风唤雨,使其扎根生长。为了逃离这一切,她踏上了去见父亲的列车。久未谋面的父亲是她心中可望不可及的温暖。不曾想到火车意外出事,她成了唯一的幸存者,或者说是唯一的遇难者。
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已经死去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地接受。 在向死而生的道路上,迪伦遇到了崔斯坦――一个灵魂摆渡人,他以不同面目示人,年龄,身份,样貌都是他为每位死者的灵魂准备的见面礼。他要做的就是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并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他一直认为:这是命,他没得选择。最初,他工作热情投入,后来经历了很多灵魂的自私,贪婪,工作渐渐成了例行公事。
直到遇见迪伦,除却出生入死的相伴左右,迪伦的善良,正义,脆弱,真实让他心中产生了别样的情愫。迪伦后来不顾魂飞魄散也要重回荒原和他相聚的情谊和勇敢让他愈发觉得自己和她相比也有软弱无助,刻板固执的时候。他的心终于为她柔软。答应迪伦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尝试和她一起重回现实。
结局自然是治愈人心的。迪伦崔斯坦再一次相遇。他抓着她的手,说:“嗨,原来你在这里。”
迪伦回答说,“我在这里”。
@某位大神的阅读体验:初读之下,感觉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的心灵成长史。因为爱的匮乏,她的心是一片无尽的荒原;穿越之后,因为爱的丰盛,她蜕变成一个勇敢坚强的摆渡人,将自己的爱人引领回家,脱离无形的控制。犹如书的封面,无论如何黑暗,有爱的阳光,一切都会好的。即使是荒原,也会肆意长满茂密的绿色。
回到故事开篇,崔斯坦疲惫的坐在火车世发现场外,冷漠的应对。他的心,又何尝不是一片荒原呢?
日复一日重复单调乏味的工作,他没有自己,带着面具见证不同人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看着众生的灵魂恐惧,颤抖,多疑……自己却日渐麻木固化,情感无处发泄,摆渡人的角色扮演已经深入人心,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强大的面具下一样有会疼痛的心脏,会流血的肉体。他们无荒原可度,一生都在渡人。
摆渡人看慣了尘世间悲喜,他们为别人修缮高墙,自己的墙内却杂草丛生。可悲可叹。而本书中崔斯坦渡人反被摆渡,迪伦度荒原却摆渡他人,麦克尔福的精妙构思和人生觉悟令人敬佩。
最后,谁是你的摆渡人?你又是谁的摆渡人?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