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完俩孩子上学后,回来路上,一直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上学情景。作为家在农村的80后的我们那一代人,可能童年是最幸福的时光了。
上学根本不用家里大人送,吃过早饭(说是早饭,大多时候也就是棒子面粥加馒头,没法和现在的孩子们的早餐相比)就屁颠屁颠地斜挎上家里给做的布书包再拎上个四条腿的小凳子,一蹦一跳得出门了。
路上碰到同学了,会大老远就开喊:“等等我!”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学校门口,再远的上学路也就觉得近了。
那会儿大家都抢着早到校,谁经常早到,老师就会把班里钥匙留给他。知道吗?如果谁手里握着班里的钥匙,每天第一个开教室门,那感觉是不一样的,牛哄哄的,好像大家什么都得听我的一样。
学校就在本村,也没有住宿一说,中午就都各回各家吃饭。下午差不多两点才开学校大门,但在大门开之前大家早已经把学校大门口围的水泄不通了,那会儿的小孩子精力就是旺盛,中午回家吃了饭,就赶紧想着去上学,也没有现在孩子们的午休。
可能也和家里没啥可玩儿的有关系。去学校能和同学玩儿跳皮筋,跳房子,丟手绢,跳绳,抓石子,甚至在学校里的大树底下挖个坑埋上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当作“秘密花园”,都觉得比在家有意思。
我记得那会儿学校还要求唱少先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学校里老师会教几遍,没记住词的就让抄在小本子上,回去练习。所以放学路上经常是和小伙伴儿们一边走着一边哼着,唱错词了大家就一起哈哈大笑。
童年的回忆真得太美好了!天真,单纯的我们,如今已为人父母,儿时的记忆却填满了我们心里某个地方,即使不曾想起但也从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