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过很多作家的采访视频,他们常会说:“自己之所以能成为了一名作家,是因为小时候读书时,自己的写作老师对自己的启发和鼓励。”
却很少有人说,自己之所以成为一名作家,其实是因为自己的DNA中包含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在我的身上得以体现,它使我先天就具备了妙笔生花的倾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后者其实多少有点宿命论的味道,不能体验人的“自由意志”,这样的一种情况多少就会招致人的反感,所以我们不太能接受后一种说法。
其实,完整的人格是通过遗传和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塑造起来的,只是这其中会有一个主次的问题。
心理学家托马斯•鲍查德和大卫•莱肯为了进一步了解人的心理特征到底是由遗传因素,还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于是做了假设。
假如个体的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那么在相同环境下成长起来被共同养育的同卵双胞胎与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相比,前者的个体特征应更为相似。
于是他们寻找到那些早年分离,成长环境不同,成年后才相聚的同卵双胞胎与那些从小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一起,从各个维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结果发现,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特质的人,即使是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大相径庭的情况下,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而且在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
可见,遗传因素在决定人的心理特征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