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签和被贴标签都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我们不喜欢被人贴标签,但有时却会给别人贴标签。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但是自己的标准未必是正确的标准,比如懒惰,父母认为周末躺在床上玩手机就是是懒,可是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呢,工作了一个星期,累死累活的,然后到了周末就想休息一下,恢复一下元气,这怎么会是懒惰呢?同样一个词,我们却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所以贴标签的时候,那个标准未必是公允的。
许多定义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定的,哪怕是从书里或者杂志里,又或者是从网络上学到的一个定义,那也是自己愿意接受的,而事实上,人类自己公认的一些定义标准,并不是宇宙公认的,人类只是地球上的普通生物,眼光是不全面的,领悟不到宇宙真相。
贴标签的心理过程
把自己的定义强加到别人身上,就会贴标签,贴标签有两个心理过程,第一是投射,我们在其他人身上看到了有一些行为特点,也是我们自己的特点,假如我们自己没有这个东西,可能就做不出反应,比如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情绪化,给别人定下喜欢耍小脾气的这个标签,但其实我们自身也无法淡定接纳自己的情绪化,自身也存在情绪化,如果能够淡然处理情绪那可能对别人的情绪也就无感了,请参照悟道参禅的人。
第二个过程是标准不同,对同一个事情或者同一种行为的标准评判不的,就会把这个东西扣给别人。
那当别人给我们贴标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掉这顶标签?
第一点就是觉察,要意识到是别人给我们扣了一个标签,是别人对我们的定义和评判。
第二点就是区分,要明白他人对同一个事情的标准和我们对同一个事情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也就是对方在对方的逻辑里给你贴标签,但是这个逻辑未必公允,他认为你情绪化和你客观上有没有情绪化不是一回事。
对你进行贴标签进行投射,这是对方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你内心接不接受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如果认同,那就认同,你不认同,就把这个标签给撕掉。
假如你认为对方给你贴的这个标签不符合你内心的定义,可以这样告诉对方,、“我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我不是有以下这些原因,那怎样才算是你贴标签的这种人呢?要符合这几个标准才是。”
这是在客观理性地告诉对方,你给我贴的标签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你内心的这个衡量标准和我内心的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我内心衡量标准的里面,我就不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对方,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对我指手画脚。
那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拥有理性的观点,这一点并不是针对给你贴标签的人,而是针对我们自己。拥有中立的多元的开放的观点,而不是封闭的观点,健康的心理也是开放的,建立在拥有自我的基础上上,而观点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是太过绝对的,要合理看待一些观点,而不是被它所左右,不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视角里,而要尽可能进入全面视角。
从不同的角度和另一场出发,我们所看待的观点事物就不一样,而在接受受访者咨询的时候,作为心理学医师,不能是用自己的态度理论和经验去给咨询者贴任何标签,也不要用自己的三观去观察别人,因为我们的原生家庭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以及经历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会变不同为成长允许其他人和我们不一样,只要对方不侵犯我们的人身安全与我们的领土,不违法犯罪不违背最基本的道德。除此之外,要学会尊重,不评判,过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