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到一对概念-实体自恋和虚体自恋,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自恋?自恋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外界会按照我的想法运转,事物会按照我的预想发展,自恋最早来源于婴儿时期,只要父母能对孩子的任何反应给予及时的回馈,世界会给予我充分的反应,婴儿就会建立充足的自恋;虚体自恋是自我价值感与外在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美貌,金钱,社会地位等,而实体自恋是一种关注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我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这一组概念很好地解释了很多普遍的现象,比如,举个关于自己的虚体自恋的例子,依然记得上小学时,只要考了全班前三名,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新年愿望,比如买一身心爱的衣服,过年的时候就能得到父母的压岁钱,一旦考试不理想,父母会收起慈祥的面容,不情不愿地给我压岁钱,即使买新衣服也会夹杂一些讽刺的语气,“我”的自我价值是与懂事,有礼貌,学习成绩好联系在一起的,虚体自恋会在自傲与自卑两种情绪之间来回摇摆,最明显的体会就是只要考的好,就觉得自己无往不利,干什么都牛,考的不好,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羞耻感,外在条件重要与否直接决定了自我价值的高低,因此,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容易压力过大,怯场进而发挥失常;
我认为虚体自恋来自于父亲有条件的爱,我要努力成为优秀的孩子,我得到父亲的爱是因为我的表现好,因为我能达到父爱的要求,有条件的爱会不断打碎自恋的我,通过与外部条件建立链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实体自恋是一种来自于母亲无条件的爱,我考的好不好,赚了多少钱都不重要,我得到爱是因为“我”的存在,我自身的价值存在,这种无私的爱会让人有一种踏实感,这种自恋会有效地重组破碎的自我,这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坚实根基。
一个成熟的个体一定是实体自恋和虚体自恋有机的结合体,内心具有坚固的自我价值感,又能通过虚体自恋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突破与成长,如果把自恋比作一栋大楼的话,实体自恋是牢固的地基,而虚体自恋就是外在的建筑,地基越深,外层建筑越高,那么如何构建牢固的实体自恋呢?
真正滋养实体自恋的东西是两个:投入地去爱,投入地去做事情;在与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建立深度关系的过程中,自恋不断受到打击,就像地基需要不断地灌注与夯实一样,在不断地破碎、重建的过程中,建立了关系,增强了情感与能力,最终形成了我是我,你是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境界;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就是要求我们用心做好眼前的事情,把事情做好并不是因为做好了会得到什么好处,而是单纯地把事情做好,整个人的身心都投入到事情中,我既是我,又跟事情合二为一,就像寿司之神能把寿司做的出神入化一样,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得到了安定与满足,这种来自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是坚若磐石的,正因为把事情的过程做的尽善尽美,才能得到美好的结果,好结果源于好过程,这又让我想起乔布斯的产品哲学,把一件产品做到至简至美,达到一种通神的境界,超越了肤色,语言,种族的界限,直指人心,才能称得上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