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总是在不同的时空穿来穿去的,可能是因为自己读的历史书比较多,写小说也会带上些历史的视角。
在我看来,发生过的事都可以称之为历史,作家写小说也其实是从自己经历过的历史中进行取材,只是有些事情发生的时间离落笔时太近,还未被审视,所以零散不堪,而那些遥远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沉淀会越发有味道。
有很多东西可以触发回忆,比如一张照片,一双穿了很久的旧鞋,都可以蕴藏着很难忘的记忆,我是个很喜欢怀旧的人,沉醉在记忆中会让人感觉很幸福。
音乐和美食就是承载着记忆的载体,听着周杰伦的《七里香》,马上会回忆起那个无忧无虑的夏天,吃着鱿鱼丝和卫龙大辣条,就会想起那段在楼道里跑来跑去的时光。
我想写一个关于美食的故事,一个关于煎饼果子的故事,其实看一个人一本正经地描写煎饼果子,本就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我学了些星爷的电影风格,另外就是我也觉得食物未必要多精致华丽,能带给你幸福的感觉,那就是最可口的美食。
人间烟火胜却珍馐无数,虽然我没接触过什么珍馐,但也跟着家大人参加过一些酒局,我只要安安静静地干饭,做一个别人眼中内向如妹子的家伙即可,话说得少些,总比说错话要来得好,烈火烹油的菜肴似乎也能把桌上的气氛一起炒热,但散席后却又显得格外冷清,人来人往,很多人散就散了,日后也无联络。这样的大宴会常常让我觉得恍惚,那些宴会上的人包括宴会本身都仿佛是我生命中的过客,来得突然,去时也不留痕迹。
相比之下,路边摊吃出的人情反倒更能长久留存,也许徜徉于人间烟火中,能让我更加放松,麻辣烫涮起的香气,麻酱、花生碎搭配上辣油蒜末搅成的味道,总是能勾起无边的食欲,特别是夏天,跟几个朋友找个路边摊,烤几个生蚝,大腰子,再来几瓶大白梨,会有一种很畅快的感觉。
我在很久之前就会有疑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喝啤酒,我对这种饮品向来没什么太大兴趣。
对它稍有改观其实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跟班里几个女生出去玩,当时大家都还不太熟,说话也拘谨,逛街的时候遇到些熟人,大家就约着吃顿饭,席上有些男性,所以自然会喝些啤酒,大家都热情,也不好拂了人家的面子,也就跟着一起喝。我们那伙就我一个男的,我也没喝太多,也就是微醺的状态,我觉得微醺的状态其实是最好了。
当时觉得就是在酒精的催化下,我的话也跟着变多了,白天还略带拘谨的氛围慢慢地也放松了,虽然当时说的什么,一句都记不住。喝完之后,感觉走路脚踏不实,估计再喝多些,就会有飘在云端的神仙感觉了。
啤酒的种类蛮多(像秦皇岛有雪花,山东有一种绿色罐子的原浆,哈尔滨有黑啤,我觉得雪花的味道还不错,不同地域的啤酒有着不同的特色),只为味道去喝酒的也不少,但我觉得主要喝的还是那个氛围,那个能慢慢熟络起来的氛围。
但我也并没能就此爱上喝酒,也没有锻炼酒量的兴趣,一方面我觉得酒喝多了很伤身体,还有就是那种不受控制的感觉让人不太舒服(虽然没喝多过,但以几次微醺时的状态来看,应该也就是胡言乱语一番,然后倒地就睡,不会给社会治安造成什么影响)
好了,说回煎饼果子,他算是属于北方的一种小吃,做法不算复杂,有五谷面调出面糊,在铁板上摊出煎饼后,放上油条、油饼,然后撒调料(辣酱、面酱、香菜丝、咸菜丝),然后像叠被子一样卷好带走,几分钟就能做好一套,一早上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很常见的食物,它的起源也十分朴素无华,一哥们感觉刚出锅的油条太烫不好拿,于是想找个什么东西给它包起来,这一想,就想到了煎饼,于是就有了煎饼果子的雏形。(这故事跟热狗的起源很像,有个老外觉得烤肠太烫手,于是拿面包给夹了起来,那个样子很像是狗在吐舌头,于是起名叫热狗,当然,后面的聪明老外都知道拿个签子给烤肠穿起来了,不过觉得这种食物还挺好吃,于是热狗也就流传下来了。)卖煎饼果子和卖油条的都是好邻居,这边炸好后,那边就直接拿个塑料盆端过去,不过煎饼果子用的油条要小一些。
听说在煎饼果子的故乡天津,人们用羊骨头汤和面,油条油饼炸出来都是枣红色的,看着十分诱人,有机会很想见识一下。(不过听说他们对火腿肠意见很大,认为加了火腿肠的煎饼果子不正宗,这让我有些犹豫)
以前上小学很迷煎饼果子,天天吃也吃不腻,姥姥买完煎饼果子都放到叠好的被里怕凉了,每天一早醒来去掏被时,都会摸到一团热气,感觉十分幸福。
现在的煎饼果子比以前小了很多,还可以加辣条,算是童年回忆二合一,鸡蛋灌饼多了土豆丝和萝卜丝,酱料也丰富了很多,除了辣酱、面酱外,还多了番茄酱、黑胡椒酱和炼乳,不过至少都还在,吃着这些食物,就会回忆起之前那段幸福的时光。
现在我自己也会试着做一些菜,味道也还可以,我是个实干派,加多少油盐酱醋都会自己去试一下,慢慢地,总能做好,当然,只是一些基本的,太难的也不敢尝试,不过也不用怕什么,我父亲以前是个厨师,听说我在试着做菜也挺兴奋,不过迄今还没向他请教过,简单的不需要,太难的就算请教了也做不出来。我还记得他之前做红烧肉时说过,要先把肉的油拷出来,肉才会好吃,也就是零星地听了这么一句,我离做红烧肉还差得远呢。
有人做菜喜欢从抖音快手里找出个视频,一边放着一边做,结果做着做着就会出现严重不协调的问题,视频放着第一步,锅里已经进行到了第二步,或者是锅里烧得好好的,视频却突然加速了,于是一手拿着锅铲,一手又要顾手机,慌乱中发现抽油烟机没开,于是整个厨房宛如仙境……
这次如果没有把厨房炸掉的话,下一次他说不定就会吸取些教训,只是可惜了那些食材,下锅时都是干干净净的,被捞出来后,看着好像连国籍都改了,一个个黑漆漆的,浪费啊,像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怎么能容忍这样的浪费。
好啦,来个玩笑,不过我对食物确实是存在着尊敬的态度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读的书越多越发现,并不是哪个时期都像现在,能如此方便地获取食物,也不是哪个国家都像中国一样,把菜做得那么好吃,并且还演变出了那么多的菜系。
现在只要打开美团软件,很多店铺就会冒出来,下了单后,骑手很快就能给你送到家里,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久了后,变得也有些麻木了。
但我觉得创作者应当保持一份新鲜感,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然后把他们沉淀成笔下的文字,让这股悠长韵味流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