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于2008年出生,那时我未曾料到他的出生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巨变。
在育儿的路上,我遭遇了很多艰辛,这中间的种种经历实在是够写一本书了。在育儿的路上,我同时也遇到了很多有爱心的老师和朋友,点点滴滴我都铭记于心。在生育孩子之前,我似乎把一切都想的过好了,想象着我陪他/她玩儿的各种美好场景,想象能够陪伴一个生命从咿呀学语到青葱少年,再到青年,中年…该是一件多么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然而命运会以不期然的方式在前方等你,有时候我甚至看到它脸上的那丝狞笑。
于是我开始进入到深刻的反省,思索,看了不少书,这些书对于我了解我的处境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开始看到自己的那些不良情绪,那些焦虑,自保,恐惧,各种“装”背后的自卑以及低价值感。
我也在拷问自己,如果孩子不再让我额外费心,那么我是否就有能力过得幸福而快乐?我发现自己虽然读了一些书,上了一些课,但是回到生活种依然被惯性的模式牵着走,依旧有懒散和拖延,依旧低效,依旧隐隐的对自己不满意。
当屋子里只有自己的时候我是否能坐下来静静的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滋养灵魂的事情,能够真正让我心安的事情?我是否能够把自己的诸多想法落实到当下去积极的行动?其实并没有。
我时常觉得最考验一个人的是能否过好退休后的生活,或者是一种独处的生活。在那种情况下,你能否形成规律的作息,照顾自己的身体的同时也照顾自己的心灵?你能否做点有兴趣的事情,而不是陷入看手机,刷视频的怪圈?你能否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即使没有人的陪伴?
我仍旧在这个路上,还没有做的很好。所以到底是谁需要被治愈呢?樊登说,不要去教一个孩子幸福,如果你想让这个孩子幸福,那么你自己先活出这份幸福。他看到了你的状态,他就自然知晓什么是幸福了。
所以我想,我们作为父母,与其整日追在孩子后面催促,紧盯,不如分一部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活出那份热情和生命力,活出那份淡定与洒脱,坚韧与豁达,去找寻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这难道不是给孩子最好的治愈和礼物吗?
想治愈孩子,须得先治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