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义,又叫“巧换”“巧移”,就是在一定的语境里,利用某些词语的多义性,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换来表示乙义,并使甲乙两义联系起来,造成新颖、别致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换义的作用】给人新鲜感,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换义的类型】可分为谐音换义和借字换义两种。
1.谐音换义:在语言形式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换意义。
(1)周萍(冲向鲁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混账东西!……(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周萍实际上是鲁侍萍的儿子,与鲁大海是同母异父的兄弟。鲁侍萍本来脱口而出要喊“萍儿”,“萍”字已经说出,一想不能点破相互关系,只好急忙改口,利用同音把“萍”换成“凭”,意义虽变,语音形式仍然相同,不知底细的“萍”等人也就听不出来了。这种换义,在口头语及口耳传递的文艺样式中经常可见。】
(2)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老舍《茶馆》)【把“良”谐音巧换为“凉”,好像两者本来相等,正说明了这种“改良”实际上只能“改凉”,让人失望,心里冰凉。抒发了对所谓“改良”的强烈不满,也给人深刻印象,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不是换义,就很难收到这样简洁有力的效果。】
2.借字换义:保持原来的字形不变而改换意义。
(3)一个人死去了,另一个人真诚地为他哭泣着。这在世界上来说,是一件最平淡的事;然而,从这哭声里,从那两人各执一柄如意而终于没有如意的爱情中,我却捕捉到使整个人类能够维系下去,使我们这个世界那个变得更美、更纯净的那么一种东西。(刘心武《如意》)【前一个“如意”是玉制品,两人的爱情信物,后一个“如意”是如愿以偿的意思。同形的甲乙两义词语上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但道出的却是:爱情信物的“如意”得到却是“没有如意的爱情”。叙述间语言过渡十分自然,透着一股忧伤和悲怆的气息。】
(4)……他那雪亮的顺风牌小汽车照常驶来驶去。……他所有顺风,为什么要分开这里呢?不会的。(理由《深谷与平原——记数学家华罗庚》)【前一个“顺风”是小汽车的牌名,后一个“顺风”用来表现顺利的意思,这样把各不相干的两种词义接洽在一起,使语言显得活泼活跃,且有映衬的后果。】
(5)现在,你离休了。可友情也会离休么?若是有一星儿半点儿的功利,友谊也就不是友谊了。【前一个“离休”为人事制度的一种,即工作人员因年迈或疾病而脱离工作岗位休息;后一个“离休”则表示决裂或中止,这是用反诘语表示友谊不会因“离休”而决裂或中止。】
(6)国共两党在南京谈判时,仅几个回合,周恩来就把国民党方面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他们恼羞成怒,恶语伤人,说这场论战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后,淡淡一笑,随即慢条斯理地说:“对!牛弹琴。”(董少广《标点的妙用》)【字面上形式还照原,谁是“牛”却相反了,正是“牛”在“弹琴”!只这稍稍一变,强有力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且起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艺术效果,让为周恩来的敏捷才思拍案叫绝。】
【换义的辨别】
1.“顾名”和“顾名思义”。有人将换义称之为“顾名”或“顾名思义”,有些不妥。因为作为修辞方式,“顾名”或“顾名思义”不够具体,太宽泛了。它只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形式,用这种联想形式构成的辞格有许多,如双关、比喻、比拟、拈连、歧义等等,而不能单称换义。
作为修辞方式的换义,其涵义是具体而特定的。从结构形式上看,换义由“同形异义”的两个词语构成。一个在前,是表达主体;一个在后,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形式,涉及到的,与“主体”有关的事物,对主体起陈述作用,缺一而不可。
从表现手法上讲,换义实质上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一个词语在前后文出现,作两种不同意义的用法。词的多义性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联想的依据,正是这种词义的区别性和关联性,造成语言的新颖、生动、幽默和风趣。因此以下二例均不属于换义。
(7)万家乐用“万家乐”,万家都乐。(广告)【这是析词和别解的结合形式】
(8)“蝴蝶”联翩飞进国际市场。【这是双关和拟物的结合运用。】
2.换义不同于转类、拈连和双关。
换义同转类的主要区别是:换义是一个词语表示两种不同的意义。前后重复出现的词语,字形相同,意义不同;而转类只是对一个词语的活用,因词性不同而引起意义不同,词语的常规用法和意义不在文中表现出来。
换义同拈连的主要区别是:换义中的两个词语形同义变;拈连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可以是两个以上),同形相连,意义不变。
换义不同于双关:虽然二者都是借助词语的多义性而获取修辞效果的,但是双关只是用一个词语表示双层含义;而换义必须用两个形同的词语表示不同的含义。
运用换义修辞手法,出其不意地变换词义,可以增加语趣,给人以新鲜感,使语言别开生面,生动活泼。还可以通过词义的区别性和关联性,形成前后呼应,激发联想,使表达富有言外之意,意趣盎然。总之,汉语词义的丰富性为换义修辞提供了基础,使得换义修辞手法变化多端, 干姿百态,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