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巨婴国》,武志红老师用巨婴来形容国人,巨婴顾名思义是指身体是成人但心理其实还是个婴儿。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家庭、社会以及整个历史文化这三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和历史文化我们个人无力改变,但家庭环境却是我们自己形成的。
武志红老师指出中国大多数家庭模式是:一个焦虑的妈妈,一个缺席的爸爸,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看到这个模式时,我问自己和身边的好朋友,是不是生活在这个模式中。
答案惊人的相似:是。
细想自己从前年十月份怀孕到今天宝宝八个月,焦虑的确是最能形容我这一年半状态的形容词。从怀孕到生子,妈妈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多改变,身材的变化、身体上的伤痛,工作关系的变化,家庭关系的变化,自己角色的变化,短时间内太多的变化让人措手不及。
前两天和一个最近当了妈妈的朋友聊天,说起当妈后的睡眠问题,朋友的一句话说出了妈妈们的心声:“不管什么时候爸爸不管,妈妈必须管”。当妈后我每天围着宝宝转,娃的吃喝拉撒,尤其宝宝生个病,当妈的心能活生生的被烤焦了。而summer爸爸几乎没有受影响,工作照旧,也能腾出时间来和朋友聚个会、打个羽毛球、享受个按摩。但summer爸爸在我们朋友圈里已是好爸爸的形象了,不打游戏、不喝酒,几乎除了加班就是回家帮我照顾宝宝。即使如此Summer不时对爸爸的陌生感,也能表明爸爸的缺失在我们家是存在的。
细心观察,妈妈的焦虑与爸爸的缺席几乎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成长期。婴儿期妈妈为孩子的吃喝拉撒焦虑、儿童期妈妈为孩子是否能习惯学校生活焦虑、青春期妈妈为孩子的叛逆焦虑、成人后妈妈为孩子的工作与婚姻焦虑。整个过程中爸爸的缺失很常见,他们一是很少在家中,二是在家中却很少和孩子有高质量的交流。
据说破除这种模式的最容易改变的是母婴关系,做一个内心淡然的妈妈,内心再波调汹涌也要控制自己给孩子生长的空间,最关键的是爸爸积极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高度重视起孩子。养育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且行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