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的主语文章并没有明确说,可以看作是吾妻;如果把“吾妻死之年”当做时间状语,那这句话就没有主语。到底是谁植的树?
因为前面有“吾妻”,所以一般人认为是我的妻子亲手栽种的;但是也有课件认为是我,即作者栽种的。讲到这一课的时候,又有学生说:也可能是我和妻子亲手栽种的。那么到底是怎么样呢?
我的同事说:应该是我亲自栽种的。为什么呢?他认为:吾妻死了,为了怀念我的妻子,所以我亲手栽了这棵树。今已亭亭如盖也,是说妻子死的时间之久,以此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但是我认为应该是妻子亲手栽种的。同事反驳说:妻子又不知道自己死,怎么会提前栽种树呢?如果是妻子栽种的,怎么体现作者的怀念之情呢?我是这样认为的:我的妻子死的那年也许是还没有生病,也许是生病的时候带病栽种了这棵枇杷树;之后妻子就去世了。现在妻子去世多年,枇杷树已亭亭如盖。作者睹物思人,妻子去世的越久,丈夫越思念。睹物思人,情谊更深。这种感觉更符合归有光对妻子无边的思念之情,也符合通过细节表达思念之情的写法。再说栽种一棵树来表示怀念逝者,一般栽在门前或者坟前。种树表达怀念妻子也只能是一种猜想。而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树已长大,人却逝去,更能表现深切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彼此说服不了。我上网查到:古代确实存在一种风俗,即通过种植枇杷树来怀念逝者。枇杷树因其四季常绿、果实金黄的特点,被古代文人视为财富和家庭殷实富足的象征。因此,除了财富的象征意义外,枇杷树也被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我又上网查到:枇杷的含义是家庭美满、事业成功、品格高洁。归有光种枇杷树是为了怀念妻子、祖母、母亲,希望家庭美满。如果这样的话:枇杷树是作者亲手栽种的更好一点。看来,做学问必须老老实实,一知半解是不行的,是要贻笑大方的。
当然,学生提出的两人一起种树,那个可能性很小。从语法的角度,如果两人一起,则不会用“亲手”这个词了,而会用“共同”这类词了。
其实谁植树倒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真挚的感情。我还没有讲到这一课,有学生提前背会这一篇文章,一再给我说,这句话真好。我和学生一同感叹,深味其中的深意,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