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选择困难症,小到今天穿哪件衣服、买哪双鞋子、看什么专栏,大到在哪个行业做什么职业,待在哪个城市。
如果想脱离当前的环境、状态,到一个新的环境下,呈现出一个新的状态,则需要自己根据选择来做出改变。但是对我来说,总是没有一个好用的方法论。不过得到上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中的前几个章节,我看下来比较有参考意义,还有经济学专栏、日课专栏……也能提供一些见解。所以我打算整理一下这些内容,好让自己在做选择做改变的时候,有点理论依据。
没得选是一种妄念
永远都有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当你告诉自己你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待在一个只能满足温饱,没什么前途的公司时,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压力时,你同样做了选择。
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你为自己不改变所找的所有借口,像是没钱、没时间、太麻烦、没必要……它们统统都是你的选择。甚至连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你的选择。
选择是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理想。我们选择的,也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这里的意识是说,我们做选择,选择的其实是自己的行动,而不是选择一种未来可能的结果。我们说,做了不一定有好结果,因为任何事情能不能做成,都有一个概率成分存在。但是,如果不做,肯定不可能有结果。行动是结果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当我们说自己没有选择时,我们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我们可以借此把责任推卸给假想中的施害者,无论这个施害者是环境还是他人。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了。
在这里,我希望你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是思考“谁对谁错”,而是思考“有用没用”。
他当初为什么要去找主任说呢?他其实是在说:“为我负责吧,你可是我的上司,我没有选择,只有你能帮我选择。
选择是基于自己,而是基于别人。因为和别人相比,最可靠的人肯定是自己。自己和自己是存在信息对称性的,也就是自己不可能对自己有所隐瞒。
但是别人,即使再可信,用于人和人之间的大脑是不连通的,所以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只要有信息部队称,就有概率存在欺骗、隐瞒、不理解,概率和程度或大或小。
把选择权交给别人,一来他不完全理解你,因为他不是你;二来,你们可能不存在利益攸关状态,万一他帮你选错了,他不承担损失,而我们自己则要承担。任何事情,不管是投资决策,生活决策,都要自己来承担。参考少数人的意见,然后自己做决定。
据说,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
最终,我们要解决问题,都是要落地到行动上,也就是如何行动,这个才是重点。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开始行动,怎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