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啦,事情都过去了,这有啥好气的。”
我的这句“说教”,出现在我和我女朋友昨天晚上的微信电话中,故事是这样的:我女朋友在去年4月份入职的时候,被人事告知:她可以去申请当地的人才补贴,好像是有1w+的补贴可以领取,但是有在当地缴满一年的社保的要求。当时她没有马上去查询和核实相关条件,但是她当时心里很高兴,为这即将到来的1w+不停地憧憬着。
但是在今年4月,也就是昨天中午她突然想到了这件事,就去查了相关的要求,结果发现除了缴满社保这一条件之外,还有一个条件,即需要在大学毕业时间的一年内进行该补助的申领,而我的女朋友在大学毕业之后去考研了,没有第一时间开始工作,虽然属于未超过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但是确实也错过了申领的时间了。
她昨天电话给我的时候,她表示自己很气,她说这个气不是气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气自己期待了那么久的一笔巨款,结果像一场梦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甚至已经规划好怎么花这笔钱了。然后我就说,这有啥好气的,无论你是现在查还是入职的时候查,都是不符合条件的。没事啦,事情都过去了。她说,你不知道,那种心心念念期待的感觉,一下子落空了,我甚至已经想好要买了什么东西了,现在却这样,让我好想爆粗口。
最后电话的尾声,她以我无法完全理解她生气的点而草草收场。但是事后我也在回顾和复盘这件事,为啥我没法很好地共情她呢?如果是我,我会不会生气和懊恼呢?其实我事后明白过来:女生跟你吐槽一件事情,并不是期待你听完之后,很理性地去分析谁对谁错、什么值不值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等等,而是她希望你理解她,就像我这个故事里,我女朋友希望我可以感受她生气的情绪,做点什么能让她可以舒心一点,比如跟她一起吐槽这个申领补助的政策。
虽然政策的本身的好坏不重要,当下女生只是希望你跟她是站在一起的、一致对外的,是感同身受的。在此之后,当女生的消极情绪被彻底排解了,然后再进行“普法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这些道理,我其实都懂,但是很多时候我就是下意识地听从男生思考逻辑的本能来行事了。(女生注重的是感受--How; 男生注重的是结果--What)作为新晋男朋友,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很多很多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看来,无论跟什么人相处,心理学,确实是一门值得耐心思考的学问。(两性的思考逻辑的差异竟然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