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模式带给我们的思考
2.事件:接孩子时 孩子问我 妈妈你明明知道我期中考试了 但你为什么没有问我考的怎么样
3.即时反应:告诉儿子 我并没有觉得分数代表了什么 分数只是对一部分你学习的知识的验证 而真正你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以后运用到生活中 考试的试题只是一种形式
4.此刻身体的感觉:其实我一直都没有问过孩子考怎么样 这种信号是孩子的其他亲人给予他的 果不其然 孩子姥姥来了就问 考的怎么样啊 难怪孩子会主动问我 其实在他的心里一直觉得家长对于分数这件事很看重 不只是姥姥 很多人都会关注分数 而孩子的反应就是妈妈你很奇怪 你为什么不问我的分数 而当我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 我发现孩子也能跟着我说的说下去 其实他之前就听进去过我的话 并比较认同 而过多的家长问分数 他就会不自主的在模式中认为我也会问分数 当我看到他没问的时候 他就会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我不问
5.内在对话:孩子在问这句的时候 他内心的模式告诉自己家长都要问分数是关注分数 而实质上我并没有关注分数 他最后其实也是认同我的观点 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仅仅靠分数看出的 而是真正的掌握并很好的运用在生活中 被我们所用
6.内在感受:模式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就体现的那么深 其实我们在小时候就很难理解父母的很多行为 但也会根据他们的行为去诱导自己做什么 这一点很恐怖 就是按照父母希望的去做 没有自我 并认为父母这样是对的 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的对错 反正大家一致认定的就应该是对的吧
7.自己的钩子:我小时候也没什么自我 其实我小时候也很在意分数 因为我妈妈在意分数 其实在我内心深处完全不在意考什么分 就跟现在跟孩子说的一样不看重 但我的母亲看重分数的事 不仅影响了我 还影响着我的孩子 她每一次都要看到孩子问考的怎么样 是一个惯性行为 也是从小就这样问我的
8.限制性信念:小时候会真的认为考的分数高才是有用的 才是对的 学习就是为了高分上好学校 这些其实都是我妈妈的观念 并不是我真正的观念
9.临在后的可能性:我会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自己 但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 要自己慢慢体会 我学习为了干什么 我玩游戏为了干什么
10.可调整的回应:因为当时正在开车 并没有特别好的跟孩子沟通这件事 在之后的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讨论了学习 游戏 之间对我们的影响 孩子也愿意去和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