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文】
孔子说:“学习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温习,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有思有感】
这句话是论语当中《学而篇》的第一句话,也是论语的核心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这句话里的学习,我们通常会理解成学习一门课程、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参加一门考试等。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
自问1:我今天学习了吗?学习之后我刻意练习了吗?
我通常看完一本书,就放在那里很少去温习,仿佛看完之后,我就掌握了。殊不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有多少过往的知识,我不仅阅读了,还理解应用了,甚至还创造了呢?我不得而知。
自问2:学习给我带来快乐了吗?
学生时代的我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任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拿到学分、为了拿到学位。工作时代的我认为,学习是为了应付工作。学习好像和快乐没有关系。
直到有一天,我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认真听讲。我就问:“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学生的回答和我当年想的一样。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答案不对。有了学位,有了工作,我们就不用学习了吗?我们的脑容量有限,学了还会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
我思考很久之后得出了一个自己的答案。从中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教育阶段,我们都是在学习如何更好的学习。
我们有了基础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就好比是一个高配的电脑,后面的学习就是为了更新迭代。
在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渴望学习。因为我不能浪费二十多年的学习和累积,我要通过学习快速更新迭代。
孔夫子的学习可能不仅仅指书面的学习。它应该包含广泛的学习,譬如向他人学习,从做事中学习,从交友中学习。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自问1:有朋自远方来,我发自内心的开心了吗?还是只是礼节上的客套?
当前社会有多少塑料姐妹花?网络流行语:防偷防盗防闺蜜。
自问2:我真的为朋友的加薪和升职感到高兴吗?当朋友过得比我更幸福的时候,我能真诚的祝福吗?
事实上,我们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话,未必能做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前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共情式沟通》。在这本书里面,作者就主张真诚待人、大方待人。我们要时常想,我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呢?我们要常怀抱利他之心,利他更能利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别人不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感到恼怒,这不就是君子的表现吗。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碰到一些不被他人理解的情况时,时常会恼火和气愤。
如果我们能像孔夫子这样,不被他人理解时也能心平气和。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呢?
这一点我好像做不到,今天何先生早上到厨房一看没有元宵,然后生气的说:“你不知道今天是元宵节吗?” 我马上也生气了地说:“元宵节怎么了?” 然后沟通结束。
在沟通中,我们首先关注是的是对方的情绪,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看不到对方的需求,更难做到共情。如果我今天早上回答是:哦,不好意思,我忘了买元宵了。是不是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