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小记(一)
——行者无疆系列之“湘行之一”
火山
从湖南回来,琴友转来一段文字,题目竟然是——《古琴》一部令全世界华人汗颜的书,作者是瑞典人林西莉。这些文字不但刺激我的眼球,更加刺激我的神经!竟然,捎上我去游历的许师,自觉肩负着如此重的责任!
许师无论胡子和头发都花白了,据说十八年来他没有去工作了,就是一直弹古琴,看一些书籍;曾经几乎也挺不住,直到近几年才有所缓解。我当然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那个陋室的二万多册藏书根本就是个最好的证据。最为主要的是,许师一直保持有自己的创作能力,有严肃,也有风趣,毕竟经历过太多的事情。我肯定是欣赏有创作能力的人,毕竟这是旺盛生命力和学习力的表现。行走湖南,深度文化游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我们的第一站是衡阳,衡阳有师姐的一家子接待。师姐叫杨怀玉,她年龄比我小多了,当时她和她的爸爸坐高铁赶回来为我们接风洗尘。在衡阳三中门口稍为等待了一下,就有人来接待我们啦。我们就居住在杨师姐小时的家里,那里是中钢重机的居民小区,承载着小杨的众多乐趣记忆。这片区域的生活节奏很慢,红砖旧房子很多,也适合进行生活艺术方面的采风。汽车在狭窄的车道行走,需要顾及行人的节奏,跟我们生活在广州地区完全不同——我们是人让车的呢。临街林立的铺面,错位有序,我们不免举起手机摄录下来。我们在这里呆了两天,品尝这里的地道小食——家常菜;据说长沙那边,多数是官府菜呢。
期间,我们开车去了趟湘西草堂,这是王船山的故居。这个神奇的明末清初志士,很早就有听闻,某些片段也有读过。在这里,感觉到一点粗略的开发气息,当地文化部门刚搞了暑假夏令营不久,有些痕迹还在,一些旗帜和一个临时的舞台。不过,并不影响环境的苍翠和肃穆,我好像感觉到王夫之的怨愤,同时也感觉到他将注意力放在了文化生活的深度发掘和延续上面。这会是我目前的写照吗?我有点苦笑,许师也说我,你生活得太舒服了,导致一些东西一直停留在那里。闻此言,我异常吃惊,许师的心水很清楚,同时好像也提醒我做点改变的样子呢。
许师游兴渐增,一口气在草堂周围创作了五首曲子。琴音指间流转,可惜我等后学,还是闻音概叹吧。由此也才有点明白,为何一言大师兄一直称自己是琴童的来由。湘西回来,我们再次回到衡阳,品尝永州异蛇酒,感受衡阳琴友她一家对我们的友好招待。
人情甚浓,经济时代的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