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文
周末,跟着哒,带着仔,带着书,来到另一个城市。他跟他的好友出海钓鱼,我和我的儿子照例看书玩乐。一样的生活状态,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远离家务,逃离现实生活的恶性循环。我终于又打开了我的电子书,如饥似渴,寻找想要的感觉。在快速阅读完两本工具书并做完近期的阅读计划后,我忽然又有了打开简书写下一些感悟和想法。
不可思议的是,距上一次认真写字的记录,已是两个月前了。这两个月,日子过得欢快而充实,却也堆积了许多未完的烦心琐事。因为太多未了的计划而无心阅读,因为无尽的工作任务而无暇写作,一切看起来理由充分的缘由,在回头看是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
我经常觉得人的心理也和电脑一样,需要经常清理垃圾,升级各种应用软件。清除繁冗,轻装上阵,与时俱进,才能快速运行。
此刻,儿子和公园里的小伙伴欢快地玩着各种娱乐设施。我翘脚坐在石凳上,回忆着昨晚到今早读完的《超级时间整理术——每天多出一小时》和《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我向来不喜欢读应用类的文字,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每一次工作或生活上遇见瓶颈时,正是这类教人怎么做的书给了自己新的启发和突破。至少你可以用新的方法去尝试改变枯燥无味的某件事情。在我看来,哪怕是改变了一点点,也是一次修复bug的升级。
《超级时间整理术——每天多出一小时》里说了很多,此刻脑子里已一片空白。但我相信这篇自主输出的文字会帮助我回忆起几个实用的办法。
一是建立时间跟踪表。每十五分钟作为一个节点,你可以每小时做一次记录。你会发现一天中,有许多个十五分钟是在无聊甚至发呆状态中虚度的。
二是做计划时只列出五件必做事项。尽管这些事情比较难,每天也尽可能地优先完成。和书中描述的许多人一样,我每日都做计划,但工作的时间九成以上都被领导同事交办的其他事项占据着。以至于经常加班仍未能完成计划里的任务,或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据说这个主意帮助很多人脱离琐事缠身的困境,价值10亿美元。
三是桌面放置一个三格的文件架,分为执行格,留存格和归档格三类。每天第一时间完成执行格里的工作任务。
四是将一周七日分成自我日、关键日和事务日三类。
在自我日里,你可以优先甚至是完全留给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给自己补充能量,提升智力和维护健康。比如此刻的我,关掉工作有关的各种通讯方式,和孩子在一起,捧着自己喜欢的书,写着温暖自己的文字,吹着凉凉的海风,体味着身心愉悦的感觉。
关键日是用来完成重要事情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此刻我心里背着的是周二要上版的消除疟疾新闻专版还有拖了两周仍未完成的社区卫生系列报道,更让人着急的是周五就该交给上级部门的年终总结也还未完成。不管我跟领导如何描述过去的一两周的忙碌和力不从心,也不会成为允许拖延的理由。我能做的,只能是在接下来的日子,用升级了的工作方法,尝试打破被任务追赶着工作的恶性循环。
事务日据说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比如清理杂物、约会、购物、以及日常堆积的各种可做可不做的琐事。让自己以轻松无愧的状态,度过列为事务日的一天。
我想我也没必要把书中的方法都复述一遍,想了解的人自然会自己找来看。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坚定了一些日常的做法,比如用统筹办法做家务,尽可能使用省时的工具,节约每一分钟可以剩下的时间。每天省下五分钟,已足以陪伴儿子从容地读完一本故事绘本。
读《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是因为一直以来我最不自信的就是做笔记这件事。记得上周花了三个小时整理一份会议纪要时,我曾痛苦地说:“工作中我最害怕的事情是让别人看我的笔记,其次是抄录别人的笔记。”
这本书写得很乱,在我看来有许多啰嗦反复的段落,但他确实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被培训过该如何记笔记。这本书将个人成长对应的笔记方式分为三个进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13岁
上初中开始,我们就该将此前使用的涂鸦本、画画本换成带格线的笔记本。将照抄老师板书的笔记改变成由自己思考而成的学习笔记。
第二阶段是22岁
刚步入社会,就该将学习笔记升级为“工作笔记本”、“懂得取舍的笔记本”。这一阶段的笔记核心在于“舍弃”。面对繁杂的信息量,我们只记下对我们有用的,能得出结果的内容。
第三阶段是28岁
工作步入正轨后,笔记本要升级为“提案笔记本”、“博弈笔记本”。即坚持按照“事实➡️解释➡️行动及结论”的顺序做笔记。为此笔记本的页面也该分成四部分:标题栏(记录主题,备注核心感悟和结论);事实栏(记录事件概括);意见栏(提出问题和想法);行动栏(制定解决办法和结论)
也许你正在用的是比这两本书提供的更好的办法,其实很多理论我也曾经尝试过。但事实现状依旧是不尽如意。不管怎样,让每一次感悟作为一次升级,让每一次触动作为一次开始,总比面对困境无动于衷要好。每当发现自己与现实应有状态存在的差距时,我总会安慰自己: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光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现在才正视多年来一直不满意的问题似乎已经太迟。但若能就此改变,总不算太晚。至少,我可以将这些办法交给孩子,如果他的老师没有教给他更好的办法的话。
一边陪伴孩子,一边快速地完成了阅读的输入和输出,心满意足。距人家出海回来的时间至少还有2个小时,我又可以心满意足地投入下一个阅读《偷影子的人》,多次看过这本书的介绍,却迟迟未能开始,有些期待。
写于惠州澳头消防主题广场
201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