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座古寨,它从喧嚣走向静谧,从动荡走向和谐,承载了时代之变迁,阅尽了人世之悲欢。让人品味着社会的兴衰,触摸着历史的温度,感受着沧桑的叹息,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和感慨。这就是豫西名寨一一栾川县三川镇抱犊古寨。
抱犊山面积21平方公里,由抱犊古寨、望牛岭、火神庙三大区域组成。相传远古时代,牧童误食灵芝草,抱牛犊飞升登仙而得名。斗转星移,更因一段惨烈的战争而闻名。抱犊山地势奇险,中央孤峰突起,四周悬崖峭壁,东门右侧有“断山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门两峰对峙,中间仅隔一米多宽峡谷;南门壁立千仞;北门陡峭坎坷,可谓天然屏障,固若金汤。
登高望远,这里山峦起伏,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流水潺潺,植被茂密,鸟鸣蝉叫,身临古寨,举头蓝天白云,满眼碧绿青翠,耳边凉风徐徐,脚下绿意融融,让人身心沉醉。
沿山寨东门徐徐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两把步枪、四把红樱枪“把守”的古寨大门,凸现出山寨的威武。拾级而上,李先念题写的抱犊寨解放纪念碑矗立广场,记载着英雄的壮举。解放前夕,土匪占山为王,祸害百姓,先烈攻坚克难,三打古寨,以身许国,革命浩气,天地长存,先后有500余人长眠于此。不仅使人想起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词: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山高路徒,徒步攀升,大汗淋漓,十分艰辛。半小时的跋涉,步入悬空步道,山势更加险要。回头一望,山在云中,人在雾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遥想当年,土匪据险守高,三年对垒,军民众志成城,收复古寨,胜利来之不易,如今太平盛世,马放南山,更要饮水思源,倍加珍惜。
行至半山腰,穿过绿林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山洞,此洞为绿林洞,是山寨最早的聚义厅,因洞形如牛鼻,风左入右出,又名过风洞。洞内大厅高大宽敞,后厅一股泉水涌出,汇入井中为潭,井水长年不衰,真可谓山高水长。厅中大堂之上悬挂匾牌“聚义厅”,两边好汉排列有序,左右两根木柱上书“深山出豪杰,乱世出英雄”。洞中漫步,恍如身在江湖,绿林聚啸,历历在目,良知道义,凛然心中。
步出此洞,半小时的步梯,步步惊心,终于登上了古寨。古寨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顶平台上,土木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生活区、集贸区、行政区、娱乐区布局合理,衙门、学堂、祠堂、道观井然有序,抱犊古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更是看中此地奇险,加强防御,开采矿石,建立了当时豫西最大的银库。明末清初,天下大乱,绿林聚义,百姓上山,以避乱世之祸。为满足民生,土匪苦心经营,打造出了一个繁荣的“世外桃源”。兴盛之时,有居民千余人,这里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吃喝嫖赌,无所不有,有饭庄、商行、客栈、酒馆、赌场、镖局、药铺、当铺、绣楼、怡春院等,形成了500多米的天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虽然历尽了岁月的冲刷磨砺,却依旧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光芒。
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走进了抱犊寨学馆。学馆内,供奉孔夫子雕像一尊,摆放课桌八张。从门上“耕读传家”的对联和房内的牌匾,你可以感受到这个绿林文化盛行的山寨,竟然有着如此厚重的文化氛围,耕读传家的古训深入民心,拨动心弦,儒家圣贤的思想源远流长,教化四方。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世事变幻,心怀激扬。漫步在这古朴落寞的天街上,思绪又回到历史的旧时光里,江湖乱世、烽火硝烟已离我们远去,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青山依旧,花开花落,沧海桑田,日新月异,让我们传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构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