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就好像品一道菜。有时候是索然无味,难以下咽;有时候是津津有味,一脸满足;更难得的是吃出一脸惊喜,忍不住咂嘴几下,还想吃。读《漫长的告别》,我就忍不住再想吃。
《漫长的告别》是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无可争议的代表作,也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斩获1955年爱伦.坡奖。
他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开创性地将“硬汉派”风格植入文学传统。
在这本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到了这本书的魅力。
一,在叙述上:它除了有事件过程的叙述,也有对周围环境的诸多描写,有的还很细致。更重要的是它的语言魅力,很多时候,两个人物之间交流,除了有字的表面意思,还暗藏着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让人读起来,有时候不得不放慢脚步,仔细斟酌。
当明白作者所指的意思之后,不禁哑然失笑,有一种欣喜感。实在不明白,又把前面再读一遍。这一前一后,加上获得的乐感,无意中就带给读者更多的读书快乐。
二,在情节上:作者的处理也总是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意外。
在书的开头就写了私家侦探马洛遇上酒鬼特里,也许是因为特里身上不同别人的举止:对人彬彬有礼,又或许是因为马洛在特里面前可以显出高大上。
反正他们之间有了一点点交情,在这段感情不痛不痒的时候,特里杀了他的妻子,并在马洛帮助下逃跑到了一个名叫奥塔托克兰的小镇。在那里,开枪自杀,留下自白书。
整个特里案件在整本书只占少量篇幅,后来的大部分笔墨都好像与特里无关。往前阅读的过程中,我头脑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是:特里死了吗?希望不是真死啊。
可是他就那样死了,因为许多人说他死了:地检署格林兹说他开枪自杀,留下一份完整的自白书;律师恩迪科特说他死了;门南德斯说他死了;就连洛林夫人也说他死了。于是我信了,不知道马洛信了没?
就在我转换思路,正式进入下一个事件之后。时不时冒出与特里有关的信息,哪怕是提一下他的名字,不知不觉又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原来的想法又不自觉地充盈了整个脑袋。
直到最后,你才发现,后面看似没有特里的大部分笔墨,其实都是在为特里案件服务。作者情节上埋藏的深,以及布局的大气,让人忍不住惊叹,这大概就是“钱德勒式”文风吧。
三,《漫长的告别》在人物塑造上,也让人耳目一新。一般经常说到美女就想到野兽,而在这本书里,主要是一个美女与两个酒鬼,外加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
作者对其中有些人物的描写,有时候会体验到意想不到的颠覆。当然,读完这本书后,大部分人喜欢的应该是私家侦探马洛。马洛接地气,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更有许多人没有的那股韧劲。
现在,我似乎有些明白村上春树为什么那么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漫长的告别》了。因为这本书不论是语言还是故事情节,都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