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书为课
拆书与拆课不同,书追求体系的完整性,而课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把书变成课后,书的内容结构很可能会被打乱;课不拘泥于书的形式与内容,而是借书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认知。拆书时,更注重讲清楚上篇“三环”中的“案例、金句与知识点”,拆课时,更注重“月”,即“应用”。
2 先把书读厚
把书读厚也就是先补充相关知识,可以先找到“枢纽书”。寻找阐述的是基本原理、探讨表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的书,即读懂了一本,也就掌握了某一领域的总纲,这样的书适合作为枢纽书。
每个领域的枢纽书最后会附上参考文献或资料,大家可以从其中寻找感兴趣的书进一步接触研究主题,由此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
(1)把书读厚的过程是要把“枢纽书”与“卫星书”当成一本书同时进行阅读、花费时间各半。读“枢纽书”时,要找到三环——案例、金句与知识点,然后在读“卫星书”时带着这些思考,对它们进行系统阅读补充(同步读的书要互相形成参照与补充,通过查阅书评、翻看书的目录结构、前言和绪论来筛选)。
(2)我们可以把“枢纽书”作为一个笔记本,把“卫星书”中的相关部分用便笺纸粘到上面,或者直接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书写时,不但要简略写明所补充的“案例、金句与知识点”,而且要标明出处页码,便于索引。
3 再把书读薄
读薄时,我们的注意力要回归“枢纽书”,而且需要边读边做笔记,结合上篇中的三环套月笔记法,提炼出案例、金句与知识点,并映射到应用。拆解一本书需要读两遍,第一遍读厚是详读,第二遍读薄可以略读。你想把这本书变成一堂怎样的课,决定了材料的取舍。拆书是以书为中心,追求的是作者思想体系的完整性。拆书成课是以人为中心,追求的是学了就能用。因此,把书读薄首先明确要把书的哪一部分变成课,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再把书读深。
4 记住核心概念
读薄时的阅读速度会越来越快,此刻我们可以通过一条“神奇之线”增强回忆能力。实际上它只是一条斜线,在斜线上记录一下描述核心概念的词语或短语,最后形成可视化的记忆工具。
——《知行力》何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