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甄先生和我谈到了他的学业,过了不惑之年的他,在儿子高考之际为了鼓励儿子自己也报考了一个大专班,可是第一学期的考试过程中他四门功课挂科了三门。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习了。
对于这件事情我跟他讲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我来自于农村,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年村里重新分地,结果大家在春天本可以播种的时候,谁也无法播种,因为村干部不让种,说等政策下来之后,分完地之后才能耕种。
等政策下来已经过了最佳播种季节,很多人都说现在种粮食太晚了,只能种蔬菜了。大部分人自然就种上了蔬菜。
我们家人少,不可能吃的完那么多菜,也没人出去卖菜。妈妈考虑了半天最终去找了一些晚春的谷子种上了,结果收获颇丰。很多种菜的人家都开始后悔当初怎么没想到种谷子呢!
求学也是如此,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并没有一定,关键是你开始了,并且努力去坚持自然就会有收获!
听了故事,他说:“可是我就是学不进去,不如那些年轻人接受快啊!”
“对啊,这很正常啊!难道这不对吗?40岁的记忆力和20岁的记忆力可以比吗?年龄小的时候机械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大理解记忆的优势越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已经不是读书了,而是看书,一目十行快速的看,缺少了年轻时候的字斟句酌,这个时候却偏偏要求记忆力,这可能吗?”我微笑的回应。
我们很容易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去给自己开脱,然后放弃,最终我们一事无成我们还会怪命运,怪社会,怪别人。
其实仔细分析不能看出来,40多岁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年龄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我们失去了年轻时候的认真和努力!
钟道隆教授原来学的是俄语,出国考察的他只能寸步不离翻译,口袋里袋里还得装着一个"我住在XX旅馆,我迷路了,请把我送回去"的纸条。他觉得:"我这个中国的高级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只有这样的英语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会怎么看我们中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军队?"回国后,钟教授横下一条心,非学会英语不可。
那一年他45岁,在听坏了十几部录音机,翻坏了两部词典的14个月后,他成为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式翻译。他52岁又自学电脑,成为电脑作家,迄今已写作与翻译了38本书。他57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方法,能背出圆周率1800余位。他60余岁以极大的热忱,催人奋进言行,鼓励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使许许多多的人走向成功之路。
您还在怀疑自己的年龄阻碍了自己的成功吗?其实只要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