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吗?
凡事有计划有准备,就更容易做成。
而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失败的几率更高。
那么,凡事豫,有上限吗?能做到绝对充分的准备吗?做最好的准备一定会成功吗?
並不会,凡事豫,不一定会抵达最初的目标A,但可能会抵达仅次于A甚至比A更好的彼岸B。
不豫则废的几率那就随处可见了。
站到舞台上,宝贵的时间里,你可能还在说,对不起我还没准备好。
孩子悄悄地潜入身体里,你不能说,对不起我还没准备好,是去还是留,是很多人的纠结,无论怎么样,都是伤害孩子伤害自己。
前几天,有个妈妈聊到孩子升学的事,本地一类学校的理科实验班,经历了三年疫情,其中一年作为交换生出国留学一年,现在大四,临毕业,有三个方向,就业,考研,保研。全家人达成共识,可以先走保研方向,而且有目标心仪学校的机会。
临申请时,保研政策有调整,过去三年英语专四专八考场不够,证书可以不做考核,而现在的后YQ时代,专四的成绩成了必修项。
全家人想尽办法,给校长写信等,但政策就是政策,英语六级、雅思8分加留学背景都不能通融。
妈妈分享这个事情时,带着浓浓的遗憾和愧疚,定性不豫则废,回溯过去三年,曾有过一次可以报考的机会,只因为报名太难,政策没有要求,所以没有主动报名,而因为这一次遗漏,让孩子错失理想学校的保研。
我们来试着从妈妈和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妈妈:观察到孩子因没重视专四报名,而错失保研机会。观察到孩子很努力很优秀,没有达成保研目标很难过。自己的感受有难过,痛心,愧疚。需要是接纳,目标。请求,请孩子调整好心态,凭自己努力去冲考心仪的学校。
孩子:观察,因自己没有重视专四报名,而错失保研机会,观察到父母因为我没达成结果而失望,难过。自己感受会难过,愧疚。我的需要是接纳,谅解, 同理, 调整。请求妈妈信任我,我会努力抓住下一个机会,我会努力凭自己的努力去冲刺更好的学校。
对比两母女可能有的感受与需要,我给这位妈妈建议,我们需要接纳当下的现状,同时信任孩子,在下一个路口,会遇到更好的机会。
而如果我们表现得愧疚,就会带着愧疚的心来面对孩子,可能会矫枉过正。可能会想要出谋划策,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选择。
同时,孩子带着愧疚心来面对父母,在下一次选择时,也会优先考虑父母的感受,可能会与自己的真实需要有偏差。
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 动则变,变则化。 唯至诚为能化。
面对需要和感受,我对我的感受负责。不会被他人的感受影响,这时候,更能轻装上阵,重新上路。诚意正心,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意正心,从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开始,从对自己的感受与需要负责开始。曲能有诚,相信孩子,相信自己,走点弯路,每一步也算数。相信孩子,经历这一次的经历,会更加强准备意识,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绝不会让自己废。
我们需要有豫则立的前瞻意识,也需要有拥抱变化的灵活性和松弛感。 抓住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有计划性,也有灵活性,过一个有松弛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