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中的第一篇,文章创作于北京。文风犀利,深刻含蓄。写作手法值得品鉴与学习。
一、讽刺手法。
开篇以“现代评论派”攻击鲁迅仇猫作为切入点,攻击者认为“狗不是仇猫吗?”而鲁迅不是说过“痛打落水狗”么?据此污蔑鲁迅是狗。
如此恶毒荒谬的言论,鲁迅绝不姑息。鲁迅从覃哈特博士《自然史的国民童话》一书中寻出狗猫结仇的故事,反戈一击,把“现代评论派”之流暗喻为“没眼力”的狗,轻松击破“鲁迅是狗”的不实言论。
接着,拿“现代评论派”与虫蛆、鸷禽猛兽作比较,揭露他们的虚伪与卑劣,虫蛆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也没有标榜自己为“正义”“公理”的化身。讽刺“现代评论派”连动物都不如。
二、托物喻人。
正式分析自己不喜欢猫的原因。
看似写了一堆猫猫狗狗和老鼠,实则借这些动物来写人,达到讽刺的效果。
狗代表政权,猫代表执法者,鼠代表底层农民。狗也指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在这种人失败时我们称其为落水狗。 猫代表了尽情折磨弱者、幸灾乐祸的人,影射了当时的正人君子。 鼠代表了遭到压迫,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小者,即劳苦大众。
通过托物喻人的方式,使表达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三,插叙笔法。
在进一步写到仇猫的原因时,作者插叙了儿时听了祖母讲述的猫教老虎本领而留一手的故事,让人认识了猫的狡猾。讽刺了“现代评论派”的狡猾与世故。提醒弱小者应警惕。
作者还插叙了儿时养的隐鼠被猫吃掉了一事,更加仇猫。小隐鼠不怕人,很可爱,喜欢舔墨,鲁迅的童年也如大多孩子一般,天真烂漫。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暴虐者的憎恨。
插叙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趣味性,突出了作者的童真童趣,补充交待了作者不喜欢猫的渊源,体现童年鲁迅爱憎分明的性格。
四、杂文笔法。
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且是开篇之作。鲁迅的笔历来被比作匕首,比作投枪,果不其然,开篇就展现了其语言的犀利,抨击其论敌陈西滢和徐志摩等人,驳斥他们言论的荒谬。
通过辩驳反击,理清了里面的逻辑后,才从容叙事,正式进入回忆,采用夹叙夹议,寓理于事的风格展开叙说。
《狗·猫·鼠》一文生动有趣,又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委婉地抨击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用温馨的笔调展现了鲁迅童年时的点滴回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构成了生命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