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如同一股清风,吹散了长期困扰基层工作的形式主义阴霾,为基层减负、松绑、赋能,开启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此次专项工作机制的深入实施,不仅是对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要求的坚决响应,更是对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有力举措,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千头万绪中厘清职责,让基层回归本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都关乎民生福祉,每一项都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与担当。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的泛滥让基层工作偏离了初心,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挤占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规定》的出台,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割掉这些阻碍基层高效运转的“毒瘤”,明确职责界限,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为民解忧、为民服务。
推动资源下沉,激活基层治理活力。资源是基层治理的“血液”,资源的有效配置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作的成效。在整治形式主义的同时,必须同步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特别是人才、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要确保它们能够真正下沉到基层一线,为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不仅能够解决基层“缺人少钱”的困境,更能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完善服务设施,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服务设施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整治形式主义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服务设施的完善与提升,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都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确保每一项设施都能真正惠及民生,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这不仅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以作风建设为引领,保障改革促进发展。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作风建设不放松,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要注重将作风建设与基层治理改革相结合,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不断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和瓶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总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环境,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