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散步,走到河边,看到乌桕树的果实成型了。我查询了一下,11月会成熟,我记得乌桕树的种子外面带着一层白色的蜡壳。这样的种子,种到土里就会发芽,一年就能长两米多高。乌桕树的叶子是手掌形状的,很好看。我打算11月的时候再来河边,收集一些种子。
散步的结果是被针灸了一番。针灸师傅的火针确实够火,我听到针在肩膀和后肩胛的肉里面吱啦做响。我不敢看,我推测针是烧得通红才往肉里插。皮肤上下针的部位隆起了小疙瘩,针眼里面的肉估计是被烫熟了一部分,要好几天才能消退。
我才想起来,坐在书桌前的时候,我一直习惯用左边的胳膊撑住身体。这样天长日久,左边肩膀和肩胛部位的肌肉代偿增生,结果是肌肉紧张,僵硬。每天早上醒来,后背像是一整块木板一样僵硬。今天早上好多了,这种僵硬的感觉没有了。为了继续缓解后背的僵硬,下午我又去挨了10针。明天还要去。为了告别这么多年来的勉强支撑,我愿意被烧红的钢针扎一遍。
身体上的紧张,是有情绪动力的。我的肩胛,后背,脖子,承受了很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就是和自己对抗的结果。我总是习惯照顾别人,勉强自己,积攒了二十多年的委屈,转化为后背和肩膀,还有脖子上的肌肉硬块。并没有事先的计划,走到理疗馆门口就走进去了。看来这是巧合,也是时机成熟了。
我还想继续和自己谈判,关于写作,关于做事情。人类的表达很复杂,言语层面,情感态度层面,行动层面,这三个层面要整合一致,做事情才能稳定推进。很多人的拖延,纠结,选择困难症,都是因为对于要不要做某个事情,在言语,情感态度,行动等三个层面上有冲突。
比如我想学写作,10年前我就想学。当时也有尝试,也写了很好的作品。言语层面我说过自己要学写作,情感态度不够坚决,害怕自己写不出很好的结果,对自己期待也很高。最终在行动上没有继续坚持。如果从2011年我就在网络上写作,到现在我可能早就有了很大的积累。我看了一个专注于解梦的心理咨询师,他比我大16岁,现在50岁多一点的年龄。他研究解梦已经10多年了,现在影响力很大。我从2017年开始学解梦,到现在已经坚持4年了,有了很多的积累。到我50岁的时候,会是什么状况?肯定也会有很多的作品,名声,和影响力。
往后的时间,我还会更换行业吗?我还会中断写作或者解梦吗?应该不会了。最近几年的时间,我反复确认了,我喜欢心理学,我要学写作,我要成为解梦方面的专家。如果想要改变我的这几个方向,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谈判。所以,很有可能我懒得谈判,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写作和解梦上面。人一辈子能做的事情很少。一年换一个行业,两三年换一个兴趣方向,颠沛流离,这种状态会很累的,我也经历过。我现在很确定自己不打算轻易更换兴趣方向了。如果要更换,那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